2019年二建建筑工程考點突破: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土方工程施工技術
1、當基坑開挖深度不大、周圍環(huán)境允許,經(jīng)驗算能確保土坡的穩(wěn)定性時,可采用放坡開挖。
2、一般應距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應超過1.5m
3、填方土料一般不能選用混、泥質土、膨脹土、有機質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鹽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壓實要求的黏性土。填方土應盡量采用同類土。
4、填方應在相對兩側或周圍同時進行回填和夯實。
基坑驗槽與局部不良地基處理方法
1、基坑驗槽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單位確認自檢合格后提出驗收申請。由總監(jiān)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織建設、監(jiān)理、察、設計及施工單位(五方)的項目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共同按設計要求和有關規(guī)定進行。
2、地基驗槽通常采用觀察法。對于基底以下的土層不可見部位,通常采用釬探法。
3、釬探是用錘將鋼釬打入坑底以下的土層內一定深度,根據(jù)錘擊次數(shù)和入土難易程度來判斷土的軟硬情況及有無古井、古基、洞穴、地下掩埋物等。
4、打釬時,同一工程應徑一致、錘重一致、用力(落距)一致。每貫入30cm(通常稱為一步),記錄一次錘擊數(shù)。
磚、石基礎施工技術
1、磚基礎的水平灰縫厚度和垂直灰縫寬度宜為10mm。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得小于80%,豎向灰縫飽滿度不得低于90%。
2、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指砌。
3、根據(jù)石材加工后的外形規(guī)則程度,石基礎分為毛石基礎、料石(毛料石、粗料石、細料石)基礎。
4、石基礎沉降縫應分成兩段砌筑,不得搭接;毛石基礎必須設置拉結石。
混凝土基礎與樁基施工技術
1、混凝土基礎的主要形式有條形基礎、單獨基礎、閥形基礎和箱型基礎等。
2、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為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和施工的連續(xù)性,采用分層澆筑時,應保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將上層混凝土澆筑完畢。
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在12h內加以覆蓋和澆水。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得少于14d。
4、鋼筋混凝土灌注樁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為鉆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和人工挖孔灌注樁幾類。
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術
1、基坑開挖深度淺,基坑涌水量不大時,可邊開挖邊用排水溝和集水井進行集水明排。在軟土地區(qū)基坑開挖深度超過3m,一般就要采用井點降水。
2、降水即在基坑土方開挖之前,用真空(輕型)井點、噴射井點或管井深入含水層內,用不斷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時使土體產(chǎn)生固結以方便土方開挖。
3、井點降水方法;井點管長度、構造和數(shù)量;降水設備的型號和數(shù)量;井點系統(tǒng)布置圖;井孔施工方法及設備;質量和安全技術措施;降水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的估計及預防措施等。
巖石工程與基坑監(jiān)測技術
1、根據(jù)土石堅硬程度,可將土石分為八類:一類土(松軟土);二類土(普通土);三類土(堅土);四類土(砂礫堅士);五類土(軟石)六類土(次堅石);七類土(堅石);八類土(特堅石)。
2、土按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shù)一般分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特殊性土。特殊性土通常指濕陷性黃土、膨脹土、軟土、鹽潰土等。
3、基坑工程施工前,應由建設方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第三方對基坑工程實施現(xiàn)場檢測。監(jiān)測單位應編制監(jiān)測方案,經(jīng)建設方、設計方、監(jiān)理方等認可后方可實施。
4、基坑工程監(jiān)測報警值應由監(jiān)測項目的累計變化量和變化速率值共同控制。
習題測試:
淺基坑土方開挖中,基坑邊緣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一般應據(jù)基坑上部邊緣不少于( )m。
A.1.0
B.1.2
C.1.8
D.2.0
參考答案:D
地基驗槽通常采用觀察法。對于基底以下的土層不可見部位,通常采用( ?。┓ā?nbsp;
A.局部開挖
B.釬探
C.鉆孔
D.超聲波檢測
參考答案:B
基坑驗槽時應仔細檢查基槽(坑)的開挖平面位置、尺寸和深度,核對是否與( ?。┫喾?。
A.設計圖紙
B.勘察報告
C.施工方案
D.釬探記錄
參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