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程圈、媒體圈瘋傳的住建部市場監管司的一則《關于征求調整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意見的函》(建市函【2016】86號)征求意見稿說要取消資質標準中注冊建造師、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要求又一次引發全國千萬工程人的目光,聽到消息時,大家第一反應是不是質疑“真的假的?”,經證實,此文件是真實的,目前只是征求意見稿。
該文件確確實實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太多了,例如:擁有特級等高資質的門內人肯定不希望涌入更多的競爭者,掛靠證書的注冊建造師肯定還是希望繼續每年保持數萬元的掛證收入,因為無論是特級資質、一級資質,還是取得的建造師證書的確是來之不易。所以,在昨天文章發出后,在微信公眾號后臺留言中,有漫罵的,有發牢騷的,有質疑的,當然也有拍手稱快的,叫好喝彩的!
一、假設按“征求意見函”內容執行,據粗略分析將給企業和個人帶來至少如下七方面重大影響:
1、資質門檻降低,資質在市場中作用大大減小,將進一步激活市場活力;
2、維護資質的成本降低,企業資質掛靠將減少,有一定實力的項目經理將自己申請資質,走自營之路;
3、通過出借資質生存的建筑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這類企業有必要快速提高自營能力;
4、用于企業資質申請和升級的個人證書掛靠(如: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等)將消失;
5、注冊建造師將真正在工程項目上發揮作用,原先掛靠這部分費用將分流到企業利潤和項目部真正干活的人;
6、建筑企業又一次得到改革紅利,消除了企業資質掛證人員費用,又一次減負,初步估計,全年建筑企業減負總和將超百億。
7、申請資質的企業,工程業績以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為準,未進入發布平臺的業績不作為有效業績認定,做實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這個征求意見稿會很快落地嗎?
小編打電話咨詢了住建部的相關人員,答復有三點:
1、這件文件是真的;
2、這只是一個征求意見稿,各方不必過度解讀;
3、能否實行、什么時候實行、以什么方式實行有很大不確定性。
聯想近年來住建部出臺的《建造師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監理考試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 等一大串征求意見都還沒有落地來看,此次征求意見能否落地尚未可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事業與前程押在一個不能確定能否實行的規定上,該干嗎還干嗎:想考的趕快考;想辦資質的趕快辦;想轉型升級的工程企業趕快轉型升級。
三、這個征求意見取消的是什么?
1、取消資質嗎?不是。明確寫明只是取消資質的考核指標,而不是取消資質。
2、取消建造師嗎?不是。文件只是說企業資質申請環節不考核建造師等專業技術人才的數量指標。建造師定位為工程管理綜合型人才和擔任項目經理的必備資格,關系國計民生,又代表各方利益訴求,是不可能取消的。新一屆政府上任以來,分6批取消了319項職業資格,占總數的近50%,未來還將取消30%,但同時,住建部發文規定必須保留的四種資格證:建造師、房產評估師、土木工程師、建筑師。也就是說,不管取消多少資格證,建造師作為注冊類執業資格不變。
3、取消資質與建造師的掛鉤嗎?也不是。按照新規定:資質考核什么?業績與信譽,并且是通過“四庫一平臺”直接查詢核實,不能再像以前可以造假。業績與信譽以什么體現?企業實力。企業實力以什么體現?人才、專業技術能力、核心競爭力。試想一下,沒有人才的企業,會做好業績嗎?能有好信譽嗎?因此,企業資質還是與真正的建造師掛鉤。什么是真正的建造師:有資格、有資質、有能力。也就是說,如果新規定落地,取消的實際上只是企業不能再與掛靠式的建造師掛鉤,只與真正的建造師掛鉤。
目前一級資質企業全國共計9604家,取消證書?那么你算算是不是幾百萬人要面臨的失業、裁員、減工資呢,因為證書都沒用了,誰還給你加那么多工資,是不是相關證件只能掛到墻上當收藏品了。是不是以后相關資格就成了廢紙了呢,大家想錯了,如果相關執業人員取消要求了,那么今后我們的工程質量還能保證嗎,住建部一直強調的五方責任主體終身責任制如何去落實?
四、為什么要取消企業資質與建造師指標的關聯?
1、簡政放權的需要。十八大明確提出要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新一屆政府據此力行簡政放權。取消企業資質直接與建造師指標關聯,確實可以減少很多事前的審批行為。
2、減負釋壓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成功與否,社會活力能否真正釋放是重要的影響因子,而社會活力的釋放,就必須要去除不必要的監管,讓市場發揮優勝劣的作用。如果取消企業資質與建造師掛鉤,就會淘汰過去僅靠掛靠賣資質來生存的“僵尸企業”,為有效率、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特別是這類新設企業吸引人才、取得資質、迅速進入市場提供政策環境。
3、四庫一平臺推進。以前,企業資質與企業的注冊資本(凈資產)、建造師等人才數量、技術裝備、企業業績等幾項指標關聯是必要且無奈之舉,因為住建部系統之前能真正核實的,只有建造師數量這一指標,其他指標企業都可以通過造假來滿足要求,而住建部系統又無從查實或查實成本太高、周期太長。現在,隨著四庫一平臺的橫向互聯、縱向互通,住建部已具備僅通過考核企業業績與信譽來反推企業的實力來決定企業的資質等級。因此,此時若取消建造師數量與企業資質直接掛鉤,既能基本堵住掛靠的漏洞,又迎合簡政放權和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國策,還對建造師真實需求起到撥亂反正!
4、全國社保聯網推進。2015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開展全民參保登記信息系統建設的通知(人社廳發[2015]86號)”提出建設目標:力爭2017年底前實現對參加全民參保登記地區的數據全覆蓋。
建筑業一直實行企業資質管理和個人執業資格管理并行的雙軌制管理模式,將個人執業人員數量作為企業資質的重要條件,對個人執業資格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也客觀造成個人執業資格人證分離、變更注冊頻繁、個人資格證書和注冊印章單位保管、限制注冊人員流動等問題。實際操作中,提供社保證明材料,成為證明員工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的最重要件,如社保全國聯網并實現部級間數據共享,“掛靠”行為想不被主管部門發現,這想想都很難!
五、新規若落地,真正影響的是什么?
建造師市場的需求是由供給側(考生、通過人數、有資質的企業)和需求側(資質、投標、施工)共同決定的,原來由于資質需求的無序(不管有沒有業務,先辦了資質再說)、錯配(有關系、沒實力的企業通過申辦資質配置了大量的建造師),固化了建造師的自由流動和誘惑了大量非同業人員參考,造成了從業需證人員考不過,非從業不需證人員、有效率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需掛靠資質和人才才能投標接項目、企業可以把資質掛靠給有關系能接到項目的無資質企業或個人獲利生存等怪象。新規落地后,預計會對建造師市場造成如下影響:
1、供給側會有結構調整。會從供給側減少非從業人員考證和有資質企業的數量從而減少資質固化的建造師數量,即減少“僵尸”施工企業的數量和“非從業”、“非自用證”考生的數量。而這部分考生和企業數量有一定比例,短期會對建造師供給側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同時由于真正的建造師愈加受重視與重要,會刺激從業人員為了證明自己、助推事業、具備項目經理資格而大量考證。這樣非從業減考人員會由從業增考人員填補。
2、需求側基本無影響。不會對投標、施工需求側的建造師需求造成影響,即真實的建造師市場需求不會造成影響,投標與施工是建造師真實需求最大的兩個方面。有多少項目,參與多少投標,企業就需要多少建造師,也就是說越是有競爭力的企業,需要越多的建造師。真正影響建造師真實需求的只有項目數量的多少!
3、對真正的建造師和活躍企業是利好。新規強調考核企業的業績與信譽,企業的業績與信譽是誰創造的?企業的業績與信譽相當于軍隊的戰功,戰功是由將軍創造的,項目經理相當于將軍,是創造企業業績與信譽的核心因素。招、投標,生產經營以誰做項目經理?企業總經理?集團董事長?只能是具備建造師執業資格證的,只能是有能力、有良好業績、有良好誠信記錄、有相應從業經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能力的建造師來擔任,企業擁有的優秀建造師將更加珍稀。
因此,新規不僅不會對真正的建造師造成不利影響,而且會突出他們的作用。同時,這種突出也會正向激勵更多的人想加入建造師隊伍,從而造成建造師潛在考試人數始終保持高位運行!同時,新規將促使建造師由原來的固化和錯配變成自由向有市場競爭力企業聚集,從而使這批企業強者更加做大做強!
六、建造師為什么而存在?
建造師從來不是與企業資質直接掛鉤而存在,而是因為建造師的法律地位,人數指標的可控性和重要性,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被住建部作為企業資質考核的指標。建造師的的設立承載著我國工程管理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項目經理綜合素質、促進企業自主經營的重任。
注冊建造師作為一項執業資格制度,1834年起源于英國,迄今已有近170年的歷史。在項目管理的發源地美國,注冊建造師制度也建立了30多年。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均建立起這項制度。1997年在華盛頓正式召開了國際建造師協會成立大會。建設部曾多次派員參加國際建造師協會年會,國際建造師協會主席熱情地表示:"希望中國能夠盡快建立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成立相關的學會組織,并加入到國際建造師協會的大家庭中來。"
我國引入建造師職業資格制是發展的需要!建設部早在1994年就開始研究建立注冊建造師(營造師)制度。我國1997年11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明確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并在執業證書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
七、建造師為什么受重視
對企業,建造師之所以受寵:
1、與資質數量與等級的擁有(有人說資質不需要建造師了,真相:國家為保穩定,去年10月份新出臺規定采取簡單換證就位政策。即資質就位原有資質換對應資質不再核心查企業建造師數量,但新增和升級資質必須按新資質標準具備相應數量的建造師,同時,住建系統在報考監管時若發現企業建造師數量未達標,將責成限期補足,否則,取消或降低相應資質等級,有關案例見住建部官網通報)。
2、投標項目多少的資源調配
3、施工項目多少的人員配備掛鉤。
對企業,建造師之所以受寵:
1、任職(擔任項目經理和項目高管,隨著人證合一要求越來越嚴和報考監管的常態化和處罰的嚴厲性,沒有一建證,肯定不能擔任項目經理,在中直、省直一些特級、一級大型企業,如中建一局、中建五局、水電八局等,沒有一建證,原則上不能新晉項目高管,已經在崗的,沒有取得一建證之前,待遇打折。)。
2、就業(有建造師證書招聘入職優先)
3、收入(待職津貼、任職收入、骨干待遇等,有證與沒證,差的不是一張A4紙,而是幾十~幾千張的紅大洋。如在水電某局,沒有一建證即使聘任為項目高管,如項目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等,待遇打8折,比如正常是50萬年薪,沒有一建證的只能發40萬)。
總之,如果真的實施了,那么目前建筑市場最為猖獗的建造師掛靠將得到極大的遏制。施工企業需要的是真正的能夠在現場的項目經理,企業不用建造師做資質,只用來做項目,掛靠自然會減少,符合國家打擊掛靠的改革方向;而以業績和信譽作為企業升級的前提和此文件是一致的,只不過以前有業績造假,現在必須平臺業績。
不論如何改革,將來建設市場的天下,就是“實操建造師”和“規范經營企業”的天下!您和您的企業夠格嗎?若沒,趕快行動起來吧!加快自有建造師的培養,淘汰“落后產能”掛靠建造師將是全行業的必然趨勢,不在先知先覺中爆發,就在不知不覺中消滅!
潮水退去才知誰在祼泳,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建筑業正在處于市場環境、政府監管的大變革期,機遇與風險并存!建議大家早做深入研究并梳理出相應對策,讓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行業熱點:
講師輔導:2016一建報名推遲,面臨超短備考期,怎樣在短期內一次過4科?【報名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