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建考試已圓滿結束,《項目管理》這一科目,有不少考生吐槽今年的考題,可謂是難出新高度!偏題很偏,基礎題很基礎,考察了一些教材新增的考點。本文總結了2024年一建管理科目真題考點:第七章,考察了7個單選題和3個多選題,分值占比13分,備考價值較大,建議收藏!
第七章真題考點總結
真題考點一:事故頻發傾向理論、事故因果連鎖論
1.事故頻發傾向理論(強調個別人是事故根源)
事故頻發傾向是指個別人容易發生事故的、穩定的、個人的內在傾向。
結論:事故頻發傾向者的存在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措施:①人員選擇,即通過嚴格的生理、心理檢驗,選擇身體、智力、性格特征及動作特征等方面優秀的人才就業;
②人事調整,即把企業中的事故頻發傾向者調整崗位或解雇。
2.事故因果連鎖論
事故因果連鎖論認為:事故的發生不是一個孤立事件,是一系列互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論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是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這一論斷,而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中斷事故連鎖的 進程進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不過,從事故原因看,海因里希認為生產安全事故存在 “88:10:2”的規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純屬人為,有10起是物的不安全狀態或環境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只有2起是難以預防的,即所謂的“天災”;又因為機器是由人設計制造和維修,環境需要人去改善,所以人的不安全行為在事故發生中占絕對地位。
海因里希統計分析了55萬起機械事故發現,無傷害事故、輕傷事故、死亡及重傷事故之間的比例為300:29:1,即在330起事故中,有300起無傷害事故(未遂事故), 29起輕傷事故(輕微事故),1起死亡與重傷事故(嚴重事故),國際上把這一法則叫事故法則(亦稱“海因里希事故法則”或“海因法則”)。
意義:一起嚴重事故背后,存在更多的輕微事故和未遂事故,因此要從控制事故隱患入手加強安全管理。(常在河邊走,必然會濕鞋)
真題考點二:危險源分類及控制
1.危險源分類及其控制
1) 危險源分類施工生產危險源是指施工現場及施工生產過程中危險的根源、可能導致危險事件發生的狀態或行為,或兩者的組合。
危險源可分為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
(1) 第一類危險源(決定后果的嚴重程度)
可能發生意外釋放能量(機械能、電能、勢能、化學能、熱能等) 的根源,包括施工現場或施工生產過程中各種能量或危險物質。
①能量源:變電站、鍋爐、壓力容器、炸藥、行駛中的車輛、作業中的機具。
② 危險物質:一氧化碳、氮氣;炸藥、氯氣、苯、二氧化硫等。
(2) 第二類危險源(決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第二類危險源是指導致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破壞或失效,以及防護措施缺乏或失效的因素。
包括:①物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狀態) 、②人的不安全行為、③環境不良(環境不安全條件) 及④管理缺陷等因素。
2) 危險源控制
第一類危險源的存在是第二類危險源出現的前提,第二類危險源的出現是第一類危險源導致事故的必要條件。
第一類危險源是固有的能量或危險物質,主要采用技術手段加以控制,包括消除能量源、約束或限制能量(針對生產過程不能完全消除的能量源) 、屏蔽隔離、防護等技術手段,落實應急預案的保障措施。
第二類危險源主要通過管理手段加以控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規避環境不良(不安全條件) ,包括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規章制度,做好危險源控制管理基礎工作,明確控制責任,加強安全教育,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治理,實施考核評價和獎懲等。
真題考點三:能量意外釋放理論、軌跡交叉理論、系統理論
能量意外釋放理論
事故是一種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釋放,意外釋放的各種形式的能量是構成傷害的直接原因。“人受傷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種能量的轉移”。
第一類傷害是由于對人體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損傷閥值的能量引起的(人體接觸了超過其抵抗力的某種形式的過量的能量);第二類傷害是由于影響了人體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換引起的(人體與周圍環境的正常能量交換受到了干擾),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凍傷。
軌跡交叉理論
①事故頻發傾向理論將安全事故歸因為人的因素;
②海因里希事故因果連鎖論認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或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狀態,沒有一起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共同引起的,且幾乎所有的傷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物——機械是由人設計、制造和維護的,環境需要人去改善,因而物的不安全也是人造成的)。
③能量意外釋放理論揭示了事故的物理本質,但認為能量意外釋放是人的原因或物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事故發生原因仍然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
軌跡交叉理論則基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 全狀況共同作用進行事故致因分析。
人的因素運動軌跡和物的因素運動軌跡交叉才會導致事故的發生,交叉的時間和地點就是發生傷亡事故的時間和空間。人的失誤難以控制,因此,首先應考慮實現生產過程、生產條件,即機械設備、物質和環境的本質安全。(同等重要,但更加側重于物)
預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側重于:
①在設計生產工藝時盡量減少或避免人與物的接觸;
②避免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在時間和空間上同時出現;
③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將人、機器、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研究,目標是追求系統安全。
結論:
①在事故致因理論方面,改變了只注重人(操作員)的不安全行為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傳統觀念,開始考慮如何通過改善物(硬件)的系統可靠性來提高復雜系統的安全性,從而避免事故;
②沒有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潛 伏著危險因素,通常所說的安全或危險只不過是一種主觀的判斷;
③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險源和危險,可以減少來自現有危險源的危險性,應減少總的危險性而不是只消除幾種選定的危險;
④ 只能把危險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險。安全工作的目標就是控制危險源,努力把事故發生概率降到最低,萬一發生事故,把傷害和損失控制在較輕的程度。
……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2024年一建《項目管理》第七章真題考點總結,可掃碼添加一建學霸君領取↓↓↓
第七章真題回顧
1、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連鎖過程包括五個因素:①傷害②事故;③遺傳及社會環境;④人的缺點;⑤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上述因素之間正確的連鎖關系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③→④→①→②→⑤
D. ⑤→③→①→④→②
2、施工生產危險源可分為第一類危險源和第二類危險源。下列危險源中,屬于第二類危險源的是(??)
A. 施工用炸藥儲存室
B. 行駛中的車輛
C. 違規操作設備
D. 可燃燒危險物質
3、特種作業操作證的復審時間可以延長的基本條件是持有該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在證書有效期內,連續從事本工種工作(??)年以上。
A. 3
B. 5
C. 10
D. 6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jt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