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項目管理》第四章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控制是歷年考試的重要章節,與實務科目聯系較為密切,分值較高,每年分值在23分左右。針對本科目試題考點重復率高,題型為客觀題的特點,233網校采用將歷年試題與考試用書相結合的方式,對一建管理考點精華進行重點摘錄、整理,對考試用書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整理編寫了一建《管理》關鍵考點總結,方便考生們復習背誦之用。推薦收藏背誦~
第四章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控制
1、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的一系列相關活動。這些活動主要包括:①設定目標(P);②測量檢查(D);③評價分析(C);④糾正偏差(A)
2、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任務就是對項目的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工程質量行為,以及涉及項目工程實體質量的設計質量、材料質量、設備質量、施工安裝質量進行控制。施工質量控制是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
3、建設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都要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尤其要突出建設單位首要責任和落實施工單位主體責任。【2020新增】
4、建設單位的質量責任和義務:①應當將施工圖設計文件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②建設單位在領取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③建設單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單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④涉及建筑主體和承重結構變動的裝修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在施工前委托原設計單位或者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單位提出設計方案。
5、項目質量的影響因素:①人(決定性、基本出發點)、②機(施工方案和工法得以實施的重要物質基礎)、③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④法(決定了項目質量的優劣)、⑤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管理環境、作業環境)。
6、質量風險:自然風險、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環境風險(社會環境、工作環境)。
7、質量風險識別的方法:①采用層次分析法畫出質量風險結構層次圖。②分析每種風險的促發因素。③匯總成為質量風險識別報告。
8、質量風險應對策略:風險規避、減輕、轉移(分包、擔保、保險)、自留及其組合等策略。
9、全面質量管理TQC:全面(項目參與各方)、全過程(決策+實施)、全員。
10、質量管理的PDCA循環:①計劃P(確定目標、制定行動方案)、②實施D(部署交底、執行)、③檢查C(自檢、互檢、專檢)、④處置A(糾偏、預防改進)。
11、項目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的程序:①建立系統質量控制網絡(明確工程質量控制負責人);②制定質量控制制度;③分析質量控制界面;④編制質量控制計劃。
12、質量控制體系運行機制:①動力機制(核心機制)、②約束機制(自我約束+外部監控)、③反饋機制、④持續改進機制(PDCA)。
13、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構成:①質量手冊(綱領性文件)、②程序性文件(支持性文件)、③質量計劃(專門質量措施和活動順序的文件)、④質量記錄(可追溯性)。【2020改動】
14、六個通用性管理程序:①文件控制程序。②質量記錄管理程序。③不合格品控制程序。④內部審核程序。⑤預防措施控制程序。⑥糾正措施控制程序。
15、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獲準認證的有效期為3年,內容包括:①企業通報。②監督檢查(每年1次定期檢查)。③認證注銷(自愿)。④認證暫停(小錯誤)。⑤認證撤銷(大錯誤,1年后可重新提出認證申請)。⑥復評。⑦重新換證(有效期內出現變更)。
16、施工質量控制的依據:①共同性依據(每個項目可用,法律法規);②專業技術性依據(每類項目可用,規范標準);③項目專用性依據(本項目可用,合同圖紙)。
17、質量控制的基本環節:事前(主動)、事中(自我控制+他人監控,控制的關鍵是堅持質量標準,控制的重點是工序質量、工作質量和質量控制點)、事后(改進)。
18、質量控制點的設置: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對工程質量影響大或是發生質量問題時危害大的。(3大1高)
19、企業應建立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和施工安裝全過程質量控制體系,對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實行駐廠監造制度。【2020新增】
20、現場施工準備工作的質量控制:①計量控制;②測量控制(測量方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測量控制點的復測結果報監理工程師審核);③施工平面圖控制。
21、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必須以工序作業質量控制為基礎和核心。工序質量控制是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重點。
22、質量監控主體: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及政府工程質量監督部門。
23、工序交接檢查:自檢、互檢、專檢。(三檢)
24、質量檢查方法:①目測法(看、摸、敲、照);②實測法(靠、量、吊、套);③試驗法(理化試驗:物理、化學、無損檢測:超聲波探傷、χ射線探傷、γ射線探傷)
25、施工過程質量驗收:
(1)檢驗批:最小單位,監理工程師組織;主控合格+一般合格+完整的記錄;
(2)分項工程:監理工程師組織,檢驗批合格+記錄完整:;
(3)分部工程:總監組織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進行驗收,勘察、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和施工單位技術、質量部門負責人應參加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驗收,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和施工單位技術、質量部門負責人應參加主體結構、節能分部工程驗收;分項合格+資料完整+安全、節能等抽樣結果合規+觀感質量符合要求。
26、竣工質量驗收程序和組織:①施工單位自檢;②總監組織各專業監理工程師進行預驗收;③建設單位在7個工作日前通知工程質量監督機構;④建設單位組織竣工驗收。
27、建設單位應當自驗收合格起15日內,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備案。備案應當提交的文件:
(1)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表;
(2)工程竣工驗收報告;
(3)由規劃、環保等部門出具的認可文件或準許使用文件;
(4)由公安消防部門出具的對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驗收合格的證明文件;
(5)施工單位簽署的工程質量保修書。
(6)法規、規章規定必須提供的其他文件
28、按事故責任分類:指導責任事故(領導)、操作責任事故(操作者)、自然災害事故。
29、施工質量事故發生的原因:①技術原因(方案、工藝等);②管理原因(體系、制度、管理、檢驗);③社會、經濟原因 (七無、三邊、偷工減料等);④人為事故和自然災害原因。
30、質量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程序:①事故報告;②事故調查;③事故原因分析;④制定事故處理的技術方案;⑤事故處理;⑥事故處理的鑒定驗收;⑦提交事故處理報告。
31、質量事故報告:①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向建設單位負責人報告(與安全事故不同)。②建設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于1h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③如果同時發生安全事故,施工單位應立即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2020改動】
32、施工質量缺陷處理的基本方法:①返修處理;②加固處理;③返工處理(無法修補,只能重做);④限制使用(無法返工);⑤不作處理(不影響使用、后道工序可彌補、鑒定合格、原設計單位核算仍能滿足安全和使用功能);⑥報廢處理。
33、因果分析圖法,基本原理是對每一個質量特性或問題,進行逐層深入排查可能原因,然后確定其中最主要原因,進行有的放矢的處置和管理。
33、因果分析圖法應用時的注意事項:①一個質量特性或一個質量問題使用一張圖分析。②通常采用QC小組活動的方式進行。③必要時可邀請小組以外的有關人員參與。④分析時要充分發表意見,層層深入,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⑤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從中選擇1~5項的最主要原因。
34、直方圖的分布形狀及分布區間寬窄是由質量特性統計數據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決定的。
35、鼓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和抽測,探索工程監理企業參與監管模式,健全省、市、縣監管體系。【2020新增】
36、工程項目開工前,監督機構受理建設單位有關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申報手續。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可以與施工許可證或者開工報告合并辦理。【2020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