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某城市給水工程項目,該工程項目屬大中型工程項目,施工之前,項目監理機構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設計單位組織有關單位對施工圖設計會審,施工單位作了技術交底,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進行了施工技術交底。
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單位及時編制了施工技術文件,并按《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
(GB/T50320)的要求進行歸檔。
問題
1.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文件包括哪些內容?
2.逐一指出背景材料中的不妥之處,并改正。
3.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文件應由誰在什么時間報當地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歸檔?
參考答案
1.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文件包括的內容是:
(1)施工組織設計。
(2)施工圖設計文件會審、技術交底記錄。
(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出廠質量合格證;出廠檢(試)驗報告及復試報告。
(4)施工檢(試)驗報告。
(5)施工記錄。
(6)測量復檢及預驗記錄。
(7)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8)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9)功能性試驗記錄。
(10)質量事故報告及處理記錄。
(11)設計變更通知單、洽商記錄。
(12)竣工驗收報告與驗收證書。
2.背景材料中的不妥之處是:
(1)不妥之處:項目管理機構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
正確做法:施工組織設計由施工單位編制。
(2)不妥之處:設計單位組織有關單位對施工圖設計會審。
正確做法:建設單位應組織有關單位對施工圖設計會審。
(3)不妥之處:施工單位作了技術交底。
正確做法:技術交底應由設計單位來完成。
(4)不妥之處:建設單位對施工單位進行了施工技術交底。
正確做法: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進行施工技術交底。
(5)不妥之處:監理單位及時編制了施工技術文件。
正確做法:施工技術文件應由施工單位編制。
3.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技術文件應由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驗收后三個月內報當地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歸檔。
案例分析題20
背景資料
某城市引水工程,輸水管道為長980m、DN3500mm鋼管,采用頂管法施工;工作井尺寸8m×20m,挖深15m,圍護結構為800mm鉆孔灌注樁,設四道支撐。
工作井挖土前,經檢測發現三根鉆孔灌注樁樁身強度偏低,造成圍護結構達不到設計要求。調查結果表明混凝土的粗、細骨料合格。
頂管施工前,項目部把原施工組織設計確定的頂管分節長度由6.6m改為8.8m,仍采用原龍門吊下管方案,并準備在現場予以實施。監理工程師認為此做法違反有關規定并存在安全隱患,予以制止。
頂管正常頂進過程中,隨頂程增加,總頂力持續增加,在頂程達三分之一時,總頂力接近后背設計允許最大荷載。
問題
1.鉆孔灌注樁樁身強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應如何補救?
2.說明項目部變更施工方案的正確做法。
3.改變管節長度后,應對原龍門吊下管方案中哪些安全隱患點進行安全驗算?
4.頂力隨頂程持續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應采取哪些措施處理?
參考答案
1.鉆孔灌注樁樁身強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施工現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嚴、攪拌時間不夠和水泥質量差。補救措施:應會同主管部門、設計單位、工程監理以及施工單位的上級領導單位,共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處理辦法。一般采用壓入水泥漿補強的方法。
2.項目部變更施工方案的正確做法:應按照規范標準進行結構穩定性強度等內容的核算,并作出相應的施工專項設計,配備必要的施工詳圖。重新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報監理工程師審批批準后執行。
3.改變管節長度后,應重新驗算起吊能力是否滿足,包括龍門吊自身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以及龍門吊的基礎承載力。
4.頂力隨頂程持續增加的原因是長度增加,隨著頂程增加,阻力增大。應采取的處理措施:(1)注入膨潤土泥漿減小阻力;(2)在頂程達三分之一處加設中繼問。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