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命題規律主要體現在:
1.泥質防水層及膨潤土墊(GCL)施工技術要求是本章的第一個命題點。
2.HDPE防滲膜施工技術要求是本章最重要的命題點。
3.垃圾填埋工程建設與周圍環境保護要求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4.市政公用工程場(廠)站施工的控制測量要點是很好的命題素材。
5.市政公用工程場(廠)站竣工圖測繪與實測要點只作一般了解。
6.本章命題點在考試試卷中不會占很大的分值。
命題點解讀
命題點1泥質防水層施工控制要求
1.泥質防水層施工技術的核心
是摻加膨潤土的拌和土層施工技術,最佳做法是:選擇出最佳配比;保證壓實度;分層施工
同步檢驗。
2.施工程序
驗收場地基礎→選擇防滲層土源→做多組不同摻量的試驗_→做多組土樣的滲水試驗→選擇抗滲達標,又比較經濟的配比為施工配比→施工現場按照相應的配比拌和土樣→土樣現場攤鋪、壓實→分層施工同步檢驗→工序檢驗達標完成
3.控制要求
(1)施工隊伍的資質與業績:通過對施工隊伍資質的審核,保證有相應資質、作業能力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
(2)膨潤土進貨質量:應采用材料招標方法選擇供貨商;通過嚴格控制確保關鍵原材料合格。
(3)膨潤土摻加量的確定(選擇最佳配合比):通過對多組配合IzL土樣的對比分析,優選出
最佳配合比。
(4)拌和均勻度、含水量及碾壓壓實度:機拌不能少于2遍,含水量最大偏差不宜超過2%,振動壓路機碾壓控制在4~6遍。
(5)質量檢驗: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檢驗頻率和質量檢驗標準同步進行。檢驗項目包括壓實度試驗和滲水試驗兩項。
命題點2土工合成材料膨潤土墊(GCL)施工要求
(1)土工合成材料膨潤土墊(GCL)是兩層土工合成材料之間夾封膨潤土粉末(或其他低滲透性材料),通過針刺、粘接或縫合而制成的一種復合材料,主要用于密封和防滲。
(2)GCL施工必須在平整的土地上進行;對鋪設場地條件的要求比土工膜低。GCL之問
的連接以及GCL與結構物之間的連接都很簡單,并且接縫處的密封性也容易得到保證。GCL
不能在有水的地面及下雨時施工,在施工完后要及時鋪設其上層結構如HDPE膜等材料。大
面積鋪設采用搭接形式,不需要縫合,搭接縫應用膨潤土防水漿封閉。對GCL出現破損之處
可根據破損大小采用撒膨潤土或者加鋪GCL方法修補。
(3)GCL在坡面與地面拐角處防水墊應設置附加層,先鋪設500 mm寬沿拐角兩面各250 mm
后,再鋪大面積防水墊。坡面頂部應設置錨固溝,固定坡面防水墊的端部。對于有排水管穿越防水墊部位,應加設GCL防水墊附加層,管周圍膨潤土妥善封閉。每天防水墊操作后要逐縫、逐點位進行細致檢驗驗收,如有缺陷立即修補。
命題點3聚乙烯(HDPE)膜防滲層的施工控制要點
(1)審查施工隊伍資質:通過對企業的審核,保證由具備相應資質等級的企業進行施工。
(2)施工人員的上崗資格:通過驗證使有資格的操作人員上崗,保證工期和操作質量。
(3)HDPE膜的進貨質量:應采用招標方式選擇供貨商,確保關鍵原材料合格,保證工程質量。
(4)施工機具的有效性:應對進廠使用的機具進行檢查,不合格的不能進場,種類和數量不齊的應在規定時間內補齊。
(5)施工方案和技術交底:操作班組在作業前明確操作方法、步驟、工藝及檢驗標準。
(6)施工場地及季節:應在施工前驗收施工場地,達標后方可施工。HDPE膜不得在冬季施工。
命題點4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規定
(1)應符合當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要求,符合當地的大氣污染防治、水資源保護、自然保
護等環保要求。
(2)生活垃圾填埋場應設在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在人畜居棲點500 m以外。
垃圾衛生填埋場按標準要求一般選擇在遠離居民區的位置。標準規定,填埋場與居民區的最短距離為500 m。因為垃圾填埋場的使用期限很長,達10年以上,因此應該慎重的對待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注意其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所以垃圾填埋場必須遠離飲用水源,盡量少占良田,利用荒地、利用當地地形。
(3)生活垃圾填埋場不得建在下列地區:
1)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
名勝區、生活飲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
2)居民密集居住區;
3)直接與航道相通的地區;
4)地下水補給區、洪泛區、淤泥區;
5)活動的坍塌地帶、斷裂帶、地下蘊礦帶、石灰坑及熔巖洞區。
(4)垃圾填埋場檢驗檢測:為確保防滲層完好無損和有效地檢測滲漏,通常在填埋場的影響范圍內設置一定數量的水質檢測井。將填埋場投入使用前的地下水質水樣作為本底值,與
以后使用過程中檢測的水樣進行比較。以便驗證處置效果和對環境(主要是地下水)的影響。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