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考題詮解
【2009年考題】
1.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水池吊裝中,當預制構件平面與吊繩的交角小于()時,應對
構件進行強度驗算。
A.45·
B.50·
C.55·
D.600·
【答案】A本題考核的是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術。預制構件應按設計位置起
吊,曲梁宜采用三點吊裝。吊繩與預制構件平面的交角不應小于45·;當小于45·時,應進行強度驗算。預制構件安裝就位后,應采取臨時固定措施。曲梁應在梁的跨中臨時支撐,待上部二期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70%及以上時,方可拆除支撐。
2.確定鋼筋下料長度,應考慮()等因素。
A.保護層厚度
B.鋼筋級別
C.加工設備
D.彎鉤要求
E.鋼筋直徑
【答案】ABDE本題考核的是鋼筋工程施工要求。根據設計保護層厚度、鋼筋級別、直徑
和彎鉤要求確定下料長度并編制鋼筋下料表。鋼筋連接的方式根據鋼筋直徑、鋼材、現場條件確定鋼筋連接的方式。主要采取綁扎、焊接、機械連接方式。鋼筋安裝質量檢驗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對安裝完畢的鋼筋進行隱蔽驗收。
3、有蓋水池滿水試驗程序為()。
【答案】B本題考核的是水池滿水試驗程序。水池滿水試驗程序:
有蓋時可不測蒸發量,蒸發量忽略不計。池體無蓋時,須作蒸發量測定。
4.大型水池施工中的實用抗浮措施不包括()。
A.降低地下水位
B.基坑四周設防汛墻
C.使水池內外無水位差
D.構筑物增設錨桿
【答案】D本題考核的是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一般情況下,對于大型水池應有抗浮
設計。構筑物施工中的主要抗浮措施:(1)選擇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嚴格進行降水施
工,對降水所用機具隨時作好保養維護,并有備用機具。(2)構筑物下及基坑內四周埋設排水盲管(盲溝)和抽水設備,一旦發生基坑內積水隨即排除。(3)備有應急供電和排水設施并保證其可靠性。(4)雨期施工,基坑四周設防汛墻,防止外來水進入基坑;建立防汛組織,強化防汛工作。(5)可能時,允許地下水和外來水進入構筑物,使構筑物內、外無水位差,以減小浮力值。
5.對濁度小于3mg/L的河水,一般給水處理廠廣泛采用的常規處理流程是()。
A.原水→過濾→消毒
B.原水→接觸過濾→消毒
C.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過濾_→消毒
D.原水→預沉淀_→混凝、沉淀→過濾→消毒
【答案】C本題考核的是給水處理工藝流程及適用條件。常用處理工藝流程及適用條件
見下表。
【2010年考題】
1.現澆混凝土水池的外觀和內在質量的設計要求中,沒有()要求。
A.抗凍
B.抗碳化
C.抗裂
D.抗滲
【答案】B本題考核的是現澆混凝土水池施工。鋼筋(預應力)混凝土水池(構筑物)是給水排水廠站工程施工腔制的重點。對于結構混凝土外觀質量、內在質量有較高的要求,設計上有抗凍、抗滲、抗裂要求。對此,混凝土施工必須從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供應、澆筑、養護各環節加以控制,以確保實現設計的使用功能。
2.某貯水池設計水深6m,滿水試驗時,池內注滿水所需最短時間為()d。
A.3.5
B.4.0
C.4.5
D.5.O
【答案】D本題考核的是水池滿水試驗與流程。池內注水:(1)向池內注水宜分3次進
行,每次注水為設計水深的l/3。對大、中型池體,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縫以上,檢查底板抗滲質量,當無明顯滲漏時,再繼續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2)注水時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過2m/d。相鄰兩次注水的間隔時間不應小于24h;(3)每次注水宜測讀24h的水位下降值,計算滲水量。在注水過程中和注水以后,應對池體作外觀檢查。當發現滲水量過大時,應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處理后方可繼續注水;(4)當設計有特殊要求時,應按設計要求執行。
3.一般地表水處理廣采用的常規處理流程為()。
A.原水→沉淀→混凝→_過濾→消毒
B.原水→混凝→沉淀→過濾→消毒
C.原水→過濾→混凝→沉淀→消毒
D.原水→混凝→消毒→過濾→沉淀
【答案】B本題考核的是給水處理的工藝流程與適用條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