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級建造師考試中,工程技術部分的內容既是難點,也是核心考點。只有理解掌握了工程技術的知識點,碰到案例題的時候才能很好地結合管理與法規的知識進行作答。為此,郭煒老師在精講班工程技術部分,也是花費了很多精力進行講解,每個重要的數據或知識點經他圖文并茂地講解后,都能有更深的理解并可牢記于心。
本文結合郭煒老師的講課思路及真題考核趨勢,編寫了工程技術考點攻克系列專題,幫助小伙伴們在精講學習后溫故知新、查漏補缺,提高復習效率!
鋼筋工程
【考核年份:2005、2007、2011、2012、2015、2016、2017、2019選擇,2005、2011案例。選擇考題為主】
一、鋼筋配料
下列鋼筋需要搭接的,還要增加鋼筋搭接長度。
(1)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圖片來源于233網校郭煒老師精講課程
(2)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圖片來源于233網校郭煒老師精講課程
(3)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二、鋼筋代換
(1)代換原則:
構件配筋受強度控制時,按代換前后強度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
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或同鋼號鋼筋之間的代換,按代換前后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鋼筋。
當構件受裂縫寬度或撓度控制時,代換前后應進行裂縫寬度和撓度驗算。
(2)鋼筋代換時,應征得設計單位的同意,并辦理相應手續。
三、鋼筋連接
(1)焊接、機械連接和綁扎連接三種。
(2)鋼筋的焊接:
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中,縱向鋼筋不宜采用焊接接頭。
(3)鋼筋機械連接
有鋼筋套筒擠壓連接、鋼筋直螺紋套筒連接(包括鋼筋鐓粗直螺紋套筒連接、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套筒連接)等方法。目前最常見、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套筒連接。
(4)鋼筋綁扎連接(或搭接)
當受拉鋼筋直徑> 25mm、受壓鋼筋直徑> 28mm時,不宜采用綁扎搭接接頭。
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如桁架和拱架的拉桿等)的縱向受力鋼筋和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結構中的縱向受力鋼筋均不得采用綁扎搭接接頭。
四、鋼筋加工
(1)光圓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帶肋鋼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鋼筋除銹:一是在鋼筋冷拉或調直過程中除銹;二是可采用機械除銹機除銹、噴砂除銹、酸洗除銹和手工除銹等。
(3)鋼筋的切斷口不得有馬蹄形或起彎等現象。
(4)鋼筋加工宜在常溫狀態下進行,加工過程中不應加熱鋼筋。鋼筋彎折應一次完成,不得反復彎折。
五、鋼筋安裝
梁、板鋼筋綁扎:
(1)連續梁、板的上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跨中1/3跨度范圍內,下部鋼筋接頭位置宜設置在梁端1/3跨度范圍內。
(2)應注意板上部的負筋,要防止被踩下;
(3)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
六、施工質量管理的有關規定【可出案例簡答】
1、在澆筑混凝土前,應進行鋼筋隱蔽工程驗收,其內容包括
(1)縱向受力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質量、接頭面積百分率、搭接長度、錨固方式及錨固長度;
(3)箍筋、橫向鋼筋的牌號、規格、數量、間距、位置,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及平直段長度;
(4)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2、鋼筋進場時,應按相關規定抽取試件作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彎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檢驗(成型鋼筋不檢驗彎曲性能),檢驗結果應符合相應標準的規定。
3、對由熱軋鋼筋制成的成型鋼筋,當有施工單位或監理單位的代表駐廠監督生產過程,并提供原材鋼筋力學性能第三方檢驗報告時,可僅進行重量偏差檢驗。
練習題
1、【2012】鋼筋配料時,彎起鋼筋(不含搭接)的下料長度是( )。
A.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
B.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
C.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D.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2、【2016二建】當鋼筋混凝土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其鋼筋代換的原則是( )代換。
A.等面積 B.等數量 C.等剛度 D.等強度
3、【2014二建】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構件,其縱向鋼筋連接應優先采用( )。
A.閃光對焊 B.綁扎搭接
C.電弧焊 D.直螺紋套筒連接
>>>【答案將在下一期考點攻克“混凝土工程”中附上】
>>>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在你的答案
上期答案:考點攻克四“模板工程”
1、【答案】BC
【解析】對于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無設計要求時起拱高度為跨度的1/1000~3/1000。
6m x 1/1000=6mm, 6m x 3/1000=18mm。所以起拱高度為6mm~18mm,正確選項為BC。
2、【答案】ACE
【解析】(1)不承重的側模板,只要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時,即可進行拆除;(2)承重模板(底模),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要求時,方可進行拆除;(3)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或構件模板的拆除,側模應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必須在預應力張拉完畢方能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