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施工期間的協調配合
(一)作業技術的協調配合
1.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輸入信號較多地由其他專業工程的裝置、設備或器件經傳感器提供,如防火門的啟閉狀態、供電設備的電流電壓、給水泵的出口壓力等,這些信號都要變換成標準信號。于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線纜與其他專業的傳感器間就有一個接口存在,兩者必須協調好,明確分工接口接通的作業,交代接線位置和接線標識,避免遺漏和失誤錯位。
2.建筑智能化工程向其他專業工程的裝置、設備或器件輸出控制信號的線纜連接也要做好分工和交代,要確保控制信號的控制意向與被控制對象的動作方向一致性,例如發生火災時,消防報警系統發出的控制信號是啟動防排煙工程,要求增壓風機運轉而不是停止,如信號線接反,增壓風機保持停運狀態,說明控制和動作出現了不一致,必須予以糾正。
(, 二)施工臨時設施使用的協調配合
在同一作業場所,除臨時倉庫外,不可能各專業施工都備有各自的施工臨時設施,如腳手架、垂直運輸機械、施工用電點用水點等,這就要求相互間要按進度計劃安排,合理調度使用腳手架和垂直運輸機械,對臨時用電點用水點的設立和拆除要堅持自第一個專業施工開始設立至最后一個專業施工結束拆除的原則,用電點用水點的容量或能力應滿足各專業間搭接施工的需要。
(三)施工作業面交接的協調配合
施工作業位置稱為作業面,同一作業面會按作業性質不同在不同時間由各個專業進行施工,于是存在不同專業對同一作業面進行按工序安排的交接現象。作業面交接的協調配合重點在于交接方作業形成的工程實體不能妨礙被交接方的施工作業,而被交接方的施工作業要對交接方已形成的工程實體進行有效保護,這樣的協調配合才能認為是有成效的。
(四)施工作業安全的協調配合
施工作業安全協調配合,除了各專業立體交叉作業時應在顧及本專業作業安全的同時,還要顧及其他專業作業人員的安全外,關鍵在與其他專業的施工要注意對已就位的價格較昂貴的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計算機、各類控制設備、元器件和線纜進行保護,防止作業時發生損壞或保護不當發生丟失現象。因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高峰處于整個工程建設項目建造的后期,且有動火作業的需要,所以施工中防火安全會顯得十分至關重要,不注意防火安全導致誘發火災,會將其他專業施工已絕大部分形成的工程實體毀于一旦。
(五)形成施工技術記錄的協調配合
施工技術記錄由安裝技術記錄和質量驗收記錄兩大部分為主構成,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與其他專業工程尤其是建筑設備安裝工程、消防工程等的關聯密切,往往同一對象會反映在不同專業的施工技術記錄中。為使形成的記錄描述對象專一,不產生歧義或誤解,很有必要在形成記錄時,各專業要統一被描述對象的名稱、規格、型號、表示安裝位置的位號、動作方向的符號等。考慮到各專業構圖的習慣不同,至少在保留原圖標注的前提下,做到各專業記錄對同一描述對象能互相印證。
三、調試驗收階段的協調配合
(一)調試階段的協調配合
調試階段的協調配合是指建筑智能化工程在系統調試時要與相關的專業工程進行協調配合,而其自行的單體調試和系統檢查基本不涉及其他專業工程。管理工作的協調配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編制調試計劃,明確工作的起點和流向。
2.組建統一指揮、聯合參加的調試工作班子,按計劃安排實施調試作業。
3.編制指導調試工作的方案或作業指導書,聯合向參與調試作業的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4.預測調試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針對意外事件編制應急預案,并將預案中的應急措施傳達至有關責任方或責任人。
5.需要時,編寫調試工作的安全技術措施,并落實到位,同時向全體參加調試工作的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6,按照分工,協調好外部網絡的引人時機。
(二)驗收階段的協調配合
驗收是指工程竣工驗收,驗收合格,工程移交至用戶開通使用。驗收階段的協調配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準備
(1)參加各專業組成的迎接驗收的工作班子。
(2)。做好本專業工程的自檢工作,必要時相邀有關專業驗證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控制功能。
(3)整理好驗收中需查證的資料,并與相關專業口徑一致。
2.驗收
驗收中需做報考測試或模擬動作的部分,如涉及有關專業的裝置、設備或器件,應與有關專業一起進行操作示范。
3.整改
如工程驗收中發現工程實體有缺陷必須整改,且與其他專業工程直接相關,則應與其他專業一起進行整改消除缺陷,直至用戶滿意驗收合格為止。
四、系統的調試
安裝工程施工質量檢測手段的特點之一,就是要進行報考調試。
報考調試的特征是對系統給予預期的報考輸人量后,能否獲得系統的相應預期報考輸出量進行鑒別,如符合預期規定,則被調試系統的功能符合設計要求,工程可以投入使用。
目前建筑智能化工程進行調試的依據是現行國家標準《智能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 50339)。
系統集成調試檢測的實施要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所含各個系統調試檢測完成;并經系統集成完成,調試是在系統集成時進行的。
而檢測建議在系統集成運行后1個月進行,以求穩定可信。
系統集成調試檢測的內容包括接口檢測、軟件檢測、系統功能及性能檢測、安全檢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