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3)
背景材料:
某自來水廠擴建,擬新建沉淀池一座,該沉淀池為無蓋圓形,直徑40m,池壁采用預制板吊裝外纏繞預應力鋼絲結構。A建筑公司中標承建該工程,針對該工程成立了項目經理部。
問題:
1、 工程開工前,項目經理組織了圖紙會審,項目材料科長與項目技術負責人根據質量和價格,確定了鋼絲供應廠家,上述做法是否符合要求?為什么?
2、 一個技術員寫了一份池壁預制板吊裝施工方案,方案內容有工程概況、主要技術措施、安全措施三個方面,還要補充哪些方面內容?
3、 纏繞預應力鋼絲后,為保護鋼絲,立即噴射水泥砂漿保護層,養護14d后進行滿水試驗。是否符合要求,為什么?
4、 水池進行滿水試驗前,應準備哪些用于試驗觀測的工具和設備?
5、 滿水試驗時,向池內注水有何要求?
6、 "水池進行滿水試驗時,水位觀測是在池內注水至設計位以上0.2m并保持12h后進行,末讀數和初讀數的時間間隔應不大于48h",這段敘述有何問題?
7、 在進行沉淀池四周還土前,除通知監理單位外,是否還要通知其他單位?
答案:
1、 不符合要求。應由項目技術負責人主持對圖紙的審核,并應形成會審記錄。應由項目經理按質量計劃中物資采購的規定,選擇預應力鋼絲供應廠家。
2、 尚需補充:質量保證措施、文明施工措施、吊裝進度網絡計劃。
3、 不符合要求。噴射水泥砂漿保護層應在水池滿水試驗合格后,必須在水池滿水狀態下施工。
4、 滿水試驗前,應準備水位觀測標尺、水位測針、測定蒸發量設備。
5、 向池內注水應該分三次進行,每次注水為設計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過2m/24h,相鄰兩次注水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24h。每次注水后宜測讀24h的水位下降值。
6、 這段敘述應改為:"水池進行滿水試驗時,水位初讀數觀測是在池內注水至設計水位24h后進行,測讀水位的末讀數和初讀數的時間間隔不應小于24h"。
7、 沉淀池四周還土時,沉淀池的主體結構物被隱蔽,按規定,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除通知監理單位外,還要通知建設單位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