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 )
背景材料:
1、 某道路改擴建工程位于城鄉結合部,道路結構層為: 4 ㎝改性瀝青混合料 AC - 13 表面層; 5 ㎝中粒式瀝青混凝土 AC - 20 I 中面層; 6 ㎝粗粒式瀝青混凝土 AC - 25 I 底面層; 36 ㎝石灰粉煤灰穩定碎石基層; 30 ㎝ 12% 石灰土底基層;結構總厚度為 81 ㎝。路線全長工 2.98 km ,主路大部分路基為填方路基。施工紅線范圍內存在數量較多的拆遷物,如各種樹木、高、低壓電桿、民房等,業主要求工期為當年 4 月 1 日至 7 月 30 日。
2、 由于工期緊迫,施工單位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經項目經理部經理簽批后開始準備施工,搬移拆遷物,建工地臨時設施,導行交通等。
3、 道路施工正值雨季,施工單位做了雨季施工準備,購置了防雨物資,要求值班巡邏,發現險情立即排除。
4、 對填土路基施工要求按 2% ~ 4% 以上的橫坡整平壓實,以防積水。當路基因雨造成翻漿時,應換灰土或砂石重做。
施工單位認為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只要比普通瀝青混合料多壓幾遍就可以達到質量要求。
問題:
1、 該項目經理部負責人簽批的施工組織設計是否有效?準備工作中如何解決矛盾?
2、 基層雨季施工方案是否善?應補充哪些內容?
3、 填土路基雨季施工更應強調哪些做法?
4、 工地對改性瀝青混合料面層施工特點的認識是否全面?請補充改性瀝青混合料施工要點。
答案:
1、 施工組織設計應有項目經理部的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和部門的審批手續,才能生效,項目部經理簽批就執行是不對的。
搬移拆遷物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對樹木、電桿要找園林、電力部門,對民房要找居民充分協商,按政策辦事,切不可強行施工,引發矛盾。
2、不完善。應補充:
(1) 掌握天氣預報和施工主動權;
(2) 工期安排緊湊,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3) 做好排水系統,防排結合。
3、工程特點集中安排機具和勞力,組織快速施工,分段突擊,本著完成一段再開一段的原則,當日進度當日完成,做到隨挖、隨填、隨壓。
4、不全面。改性瀝青混合料表面層施工溫度(拌制、攤輔、碾壓)比普通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溫度高 10 ~ 20 ℃。改性瀝青混合料要隨拌隨用,如工程量大又需集中供料,需要儲存時不宜超過 24 h ,儲存期間溫降不應超過 10 ℃,且不得發生結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細料離析現象。運輸中一定要覆蓋。施工中應保持連續、均勻、不間斷攤鋪。攤鋪后緊跟碾壓,充分利用料溫壓實。因厚度為 4 ㎝,可采用高頻低振幅的振動壓路機碾壓。接縫:縱向縫采用熱按縫,橫向縫采用平接縫或斜接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