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重點掌握
下面為“1Z102010 財務會計基礎”和“1Z102020成本與費用”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
1Z102010 財務會計基礎
現代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基本內容。財務會計工作主要為股東、債權債務人、政府主管部門服務等企業外界利害關系集團提供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方面的會計信息,以及企業管理層受企業所有者委托履行責任的情況,所以財務會計采用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準則,主要反映企業經營過去的情況,屬于“報告型會計”。
1Z102011 財務會計的職能
一、財務會計的內涵
財務會計的主要過程包括確認、計量和報告,即財務會計通過對經濟業務進行確認和計量,及時反映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并按照一定的周期,編制財務會計報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經濟信息時,主要以貨幣形式進行反映,但同時輔助以必要的文字說明。
二、財務會計的職能
財務會計的內涵決定了財務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兩項基本職能。財務會計主要過程--確認、計量和報告,都是會計核算的過程,但通過會計核算的信息分析和對比,可以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所以說會計有監督職能,但他是建立在會計核算這一基本職能之上的,核算是監督的基礎。
1Z102012 會計核算的原則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核算涉及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的結果,習慣上把會計核算要涉及的內容分為收入、費用、利潤、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六個。對經濟業務涉及的價值采用何種標準進行計量直接影響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指標。所以原則上應采用經濟業務發生時的成本即歷史成本對要素進行計量。但在某些經濟活動中,用歷史成本進行計量可能并不合理,因此規定還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等方式對經濟業務進行計量。
同時,由于財務會計為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而這些相關者并不一定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了使他們通過會計信息真實、全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必須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出要求。
1Z102013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企業經濟業務總是企業與其他實體之間發生的,一項經濟業務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其性質是不同的,如一項貨物買賣,站在買方的角度,支付貨款屬于費用支出,而站在賣方的角度,收取貨款屬于收入,所以會計核算首先應明確核算主體,由此形成了主體假設。另外,企業總是希望能夠長期經營并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投入和產出在不斷地發生,但作為企業利益相關者則需要關注企業一段時間的經營情況及其對企業資產的影響,因此形成了持續經營和分期假設。企業經濟活動涉及的業務種類繁多,只有采用貨幣形式對企業經濟業務和財務狀況等進行核算和監督,才能綜合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
在企業持續經營和分期假設的會計核算下,各項收支實際發生時間與其起作用的周期不一定完全吻合,因此,在分期核算時,有關收支應根據其應起作用的時間一致,使不同時期的成本和費用與收入匹配,規定企業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
1Z102014 會計要素的組成和會計等式的應用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對經濟業務在會計上進行分類的結果,用以反映企業單位財務狀況和確定經營成果的因素。反映某一時點財務狀況的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反映某一時期經營情況及其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費用和利潤。
某一時點企業的總資產不是企業所有者投入及其生產經營過程中變動額,就是負債而形成的,這一原理形成了靜態會計等式。
某一個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發生的支出抵扣其這一時期的收入,就形成企業利潤。這構成了企業報考會計等式。
企業某一時點的資產及其構成會隨著緊后時期的生產經營情況而發生變動(如增加收入、償還債務等),下一時期期末企業資產及其構成會發生變化,所以靜態會計要素和報考會計要素相關之間又有關聯性,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會計等式。
1Z102020成本與費用
1Z102021費用與成本的關系
理解費用與成本的關系,首先應明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總是要發生各種各樣的支出,有些是為生產經營發生的,有些是為添置企業資產發生的,有些是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其中企業在生產和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才能稱為費用,這些費用發生時就應在會計核算上得到體現,加以確認和計量;其次,由于會計分期核算的需要,期末要將有關費用歸集到有關核算對象上,同時由于權責核算制的規定和假設,決定了核算對象應承擔的費用有些是本期發生的,有些是以前時期發生的,有些是今后某一時期才實際支出的,反之,本期發生的費用支出,按照權責發生制,有些應由本期核算對象承擔,有些已經由以前時期成本核算對象承擔了,還可能有一些應由以后時期的核算對象承擔,因此,某一個時期發生的費用支出不一定與應由本期核算對象承擔的費用完全吻合;第三,應由本期核算對象承擔的費用,根據費用的用途和功能,應由明確的核算對象(工程)承擔的部分稱為成本,另一部分確實應由本期承擔,但不能或沒有必要劃分具體成本核算對象(工程)的稱為這一時期的期間費用。
還應注意的是,生產費用是按照費用支出時的用途劃分的一個類別,這些生產費用總是要進入成本,只是進入哪一個時期的問題,所以生產費用和生產成本也是不同的概念。
根據費用和成本的關系和差異,建筑安裝企業的成本費用可以分為工程成本和期間費用。
1Z102022工程成本的確認和計算方法
一、成本費用的確認
認識成本費用的確認實際上包含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支出發生時能不能視為費用(如資產支出、分配利潤支出等是不作為費用的);二是可以視為費用的部分,應當確認為哪一期承擔的費用;三是某一期承擔的費用是確認為成本,還是不能或沒有必要明確成本核算對象而直接作為當期的期間費用處理。
二、成本費用的計量
計量是在成本費用確認的基礎上進行的。費用是通過所使用或所耗用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來計量的,通常的費用計量標準是實際成本。有些費用,是直接為當期的生產/施工核算對象發生的,如某一成本核算對象直接發生的人工費用、材料費用、機械費用等,通常能夠在發生時即明確其受益對象;有些費用,如間接費用,需要按一定程序分攤到受益對象中。此外,有些資產將會使幾個會計期間受益,這樣,在計量通過系統、合理的分攤而形成的費用時,是以其資產取得成本的實際數進行計量的。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要按固定資產原始價值和規定使用年限來計算。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也都屬于這種情況。教材中討論的間接費用分攤、固定資產攤銷等的計算,就是為不能直接明確核算對象的那部分費用計量而服務的。
三、工程成本的計算方法
工程成本是按對象歸集了的費用(即對象化了的費用),并在收入實現時結轉成本。由于工程建設周期長、投入資金大,所以在實際工程價款收入和對應的成本計算也分為不同的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工程成本的結算期雖然有按月或分段及竣工后結算等方式,但不論定期或不定期結算已完工程成本,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必須在會計結算期按照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進行歸集與分配。
例如:某項目基礎工程施工期為3個月,合同約定基礎完工以后支付工程價款,那么已完工程成本結算和工程價款收入核算中,周期為3個月,但在會計核算中,每一個月都要對工程成本進行確認和計量,對工程成本開支情況進行核算和監督。
1Z102023工程成本的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包括兩個基本環節:一是按照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對施工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施工費用的實際發生額;二是根據成本核算對象,采用適當的方法,計算出該施工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施工成本管理需要正確及時地核算施工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計算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
一、工程成本及其核算的內容
這部分內容主要討論的是工程施工中哪些費用可以作為直接費用,這些費用發生時,根據其作用的周期,直接計入相應周期的工程成本中;工程施工中的間接費用,屬于施工費用/生產費用性質,但其不應由一個成本核算對象承擔,所以在發生時,應先通過費用明細科目進行歸集,期末再按確定的方法分配計入有關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直接費用還是間接費用,其作用的周期不一定是一個核算期,事先需要將其合理進行費用分期分攤。
二、工程成本核算的對象
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是指在成本核算時所選擇的施工生產費用的歸集產品,即工程成本的承擔者。直接影響費用支出時的核算方法和成本費用核算,所以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是工程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教材對建造項目核算對象的劃分進行了原則討論。
三、工程成本核算的任務和基本要求
這一部分實際分析了工程成本的核算的任務,從中可見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1Z102024 期間費用的核算
建筑安裝企業的主要任務是工程承包和施工,各合同具有相對獨立性,成本核算對象劃分較明確。而施工企業則主要從公司層面對所有項目進行指導、監管和管理,這些費用不能/沒有必要有某一個項目或成本核算對象。
鑒于期間費用的特點,屬于期間費用范疇的,不需要具體確定和劃分成本核算,而可能需要對費用按時間段分配。
施工企業的期間費用主要包括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企業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