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應掌握基坑支護與土方開挖危險性方案的編制與審批相關規(guī)定,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或雖未超過3m但地質條件和周邊環(huán)境復雜的基坑(槽)支護;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工程,屬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范圍。開挖深度超過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工程以及開挖深度雖未超過5m,但地質條件、周圍環(huán)境和地下管線復雜,或影響毗鄰建筑(構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工程,屬于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范圍。
1)淺基坑
當用人工挖土,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進行下道工序時,應預留15~30cm一層土不挖,待下道工序開始再挖至設計標高。采用機械開挖基坑時,使用鏟運機、推土機時,保留土層厚度為15~20cm,使用正鏟、反鏟或拉鏟挖土時為20~30cm。
雨期施工時,基坑應分段開挖,挖好一段澆筑一段墊層,并在基坑四圍以土堤或挖排水溝,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內;同時,應經常檢查邊坡和支撐情況,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基坑開挖時,應對平面控制樁、水準點、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坡度等經常復測檢查。
淺基坑的支護,考生應掌握考試用書中各種支護方式的適用情況。
2)深基坑
深基坑支護方式有排樁或地下連續(xù)墻、水泥土墻、逆作拱墻或采用上述型式的組合等。目前比較常見的方式有排樁、地下連續(xù)墻、水泥土樁墻、逆作拱墻等,考生應掌握各自的特點及適用情況。
例題:深基坑的支護形式包括( BDE )。
A.斜拉支撐 B.地下連續(xù)墻
C.擋土灌注樁支護 D.排樁
E.水泥土墻
在深基坑土方開挖前,要制定土方工程專項方案并通過專家論證;要對支護結構、地下水位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必要的監(jiān)測和保護。土方開挖順序、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一致,并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考生還應熟悉防止深基坑開挖后土體過大回彈變形、樁位移和傾斜等的措施。
例題:施工過程中減少基坑回彈變形的有效措施包括( BCDE )。
A.基底暴露晾曬 B.保證基坑井點降水正常
C.防止地基土浸水 D.盡快澆筑墊層和底板
E.對基礎結構下部土層進行加固
(3)降排水
考生應掌握常用的幾種井點降排水技術適用情況。
例題:一較深基坑,基坑所處地區(qū)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標高6m,土滲透系數為0.1~20.0m/d,此基坑宜選用降水方案為( B )。
A.真空輕型井點 B.噴射井點
C.管井井點 D.截水
(4)基坑驗槽
建(構)筑物基坑均應進行施工驗槽。基坑挖至基底設計標高并清理后,施工單位必須會同勘察、設計、建設(或監(jiān)理)等單位共同進行驗槽,合格后方能進行基礎工程施工。
考生應熟悉驗槽的條件和準備工作,同時,應熟悉無法驗槽的情況及驗槽的主要內容。
考生應熟悉驗槽的方法,應了解主要采用觀察法為主,對于基底以下的土層不可見部位,先輔以釬探法配合共同完成。應掌握釬探法的操作過程,并熟悉輕型動力觸探的運用條件。
驗槽時應重點觀察柱基、墻角、承重墻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如有異常部位,要會同勘察、設計等有關單位進行處理。
例題:觀察驗槽的重點應選擇在( C )。
A.基坑中心點 B.基坑邊角處
C.受力較大的部位 D.最后開挖的部位
3.考試用書"1A413030 建筑工程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有哪些復習重點?
(1)混凝土基礎
高層建筑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長度超過40m時,宜設置貫通的后澆施工縫(后澆帶),后澆帶寬不宜小于80cm,在后澆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
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按設計要求,且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鋼筋的連接:①受力鋼筋的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上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接頭末端至鋼筋彎起點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②若采用綁扎搭接接頭,則接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區(qū)段的搭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位于同一區(qū)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25%。③當受拉鋼筋的直徑d>28mm及受壓鋼筋的直徑d>32mm時,不宜采用綁扎接頭,宜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
基礎混凝土通常為大體積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應進行保溫保濕養(yǎng)護,其保濕養(yǎng)護持續(xù)時間不得少于14d。
考生還應熟練掌握大體積混凝土防裂技術措施。
例題:某大型商住樓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底板澆筑過程中,為了防止出現裂縫,可采取的措施有( ACDE )。
A.優(yōu)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B.適當提高水灰比,提高水泥用量
C.適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D.預埋冷卻水管,進行人工導熱
E.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
(2)砌體基礎
砌體基礎必須采用水泥砂漿砌筑。
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但應伸人室外地面下500㎜或錨入淺于500㎜的基礎圈梁內。
地基有軟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嚴重不均勻土層時,宜增設基礎圈梁,當設計無要求時,其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80mm,配筋不應少于4?12。
多孔磚砌體采用鋪漿法砌筑時,鋪漿長度不得超過500mm。
多孔磚砌體水平灰縫和豎向灰縫寬度可為10㎜,但不應小于8㎜,也不應大于12㎜。
衛(wèi)生間等有防水要求的空心小砌塊墻下應灌實一皮磚,或設置高200㎜的混凝土帶。
底層室內地面以下或防潮層以下的空心小砌塊砌體,應用C20混凝土灌實砌體的孔洞。
(3)樁基礎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錘擊沉樁順序:當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進行;對于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當基坑較大時,宜將基坑分為數段,然后在各段范圍內分別施打,但打樁應避免自外向內或從周邊向中間進行,以避免中間土體被擠密,樁難以打入;或雖勉強打入,但使鄰樁側移或上冒;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深后淺;對不同規(guī)格的樁,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可使土層擠密均勻,以防止位移或偏斜。
考生還應掌握鋼筋混凝土灌注樁常見的施工工藝,比如:鉆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人工挖孔樁等。
(4)地基處理
熟悉各種換填地基、夯實地基、擠密樁地基、深層密實地基、旋噴注漿地基、注漿地基以及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的適用情況,并了解其作用原理。
例題:采用捶擊沉樁方法打預制樁,正式沉樁時宜采用( BC )。
A.短距輕打 B.重錘低擊
C.低提重打 D.長距重打
E.長距輕打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