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
【背景資料】
某集團公司中標新建普速電氣化鐵路綜合第一標段,主要項目內容有:路基、橋涵、隧道、軌道、電力、電力牽引供電、通信、信號、房建工程以及相應的大臨及輔助工程。
該標段起止里程為DK00+000~DK27+600,其中DK20+000~DK27+600段線下工程縱斷面如圖4所示,主要工程內容如下:
路基工程總長度3820m,挖方量為80萬m3,填方量為55萬m3。
橋梁1座,上部結構為5—32m簡支箱梁,采用原橋位支架現澆。
單洞雙線隧道1座,長度為3600m,最大埋深約230m,洞身圍巖主要為Ⅲ、Ⅳ級灰巖,設計涌水量為50m3/h,Ⅲ級圍巖地段采取上下兩臺階法施工,Ⅳ級圍巖地段采取三臺階法施工。該隧道為全線控制性工程,采用進口和出口兩個作業面掘進。
施工過程中發生以下事件:
事件1:項目經理部編制了DK20+000~DK23+820段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初步安排兩個作業面施工,配備相應的施工班組及機械設備,每天工作時間為8h。通過計算,路基土石方工程可在10個月內完成。
事件2:質檢人員現場檢查箱梁施工時,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在橋梁外側空地上進行鋼筋切割、彎制和焊接;
(2)乙炔氣罐與氧氣罐并列存放,距離鋼筋焊接點不足3m;
(3)首層碗扣式支架立桿長度相同。
事件3:隧道出口段施工至DK27+235掌子面處,突發涌水,涌水量約1800m3/h,逐漸衰減后穩定至200m3/h左右。設計單位對掌子面前方的地質情況進行了補勘,查明DK27+110~DK27+235段地質情況是:巖體較破碎,節理較發育;地下水主要為巖溶水,較發育;判定圍巖級別為V級。
事件4:在牽引變電工程施工中,設備到場后,項目經理部邀請集團公司、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到現場參加驗收;變壓器、斷路器等設備安裝后,監理單位對設備的電氣性能進行了驗收測試,并出具質檢報告。
事件5:接觸網作業車停放在某車站,車況良好,線路鋪軌已經完成,該車站設有行車臨時調度指揮中心。項目經理部為確保接觸網作業車的行車安全,編制了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部分內容有:作業隊提前申報日施工計劃;接觸網作業車按批復的日施工計劃在區間行駛;接觸網作業車推動平板車運行時,必須配置行車引導員;接觸網作業車在區間作業時必須設現場防護員。
【問題】
1.根據背景資料及事件1,若需提前完成,可采取哪些施工組織措施?
2.針對事件2中存在的問題,寫出正確做法。
3.針對事件3中DK27+110~DK27+235段掘進作業,需采取哪些技術措施?
4.針對事件4中的不妥之處,寫出正確做法。
5.針對事件5,為確保接觸網作業車運行安全,還應采取哪些措施?
參考答案:
參考解析:
1.該工程若需要提前完成,可采取的施工組織措施:(1)延長每日作業時間;(2)增加作業面(或工作面);(3)增加人員和機械設備。
2.事件2中存在問題的正確做法:(1)應當設立鋼筋加工場,采用工廠化加工半成品,現場綁扎;(2)乙炔氣罐和氧氣罐之間存放距離應不小于5m,乙炔氣罐和氧氣罐與焊接點距離應不小于10m;(3)碗扣式支架首層立桿應采取不同長度交錯布置。
3.事件3中DK27+110~DK27+235段掘進作業時,需要采取的技術措施:(1)采取注漿止水(帷幕注漿或徑向注漿)。(2)加強超前支護(超前管棚支護)。(3)調整施工工法(短臺階法施工或雙側壁導坑法施工)。
4.事件4中不妥之處的正確做法:(1)邀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設備供應商(廠家)人員到現場參加驗收。(2)由具有國家計量認證資質的檢測單位對設備的電氣性能進行檢查測試,并出具試驗報告。
5.事件5中為確保接觸網作業車運行安全還應采取的措施:(1)按照調度命令允許速度行駛(或限速運行);(2)平板車上的料具必須裝載加固;(3)運行途中,接觸網作業車作業臺上不允許有人;(4)接觸網作業車作業期間,做好車輛防溜措施;(5)施工負責人、駐站聯絡員、現場防護員之間的通信保持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