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 歷年真題
案例分析題一[2014年真題]
【背景資料】
某城市郊區新建一級公路長3km,路面設計寬度15m,含中型橋梁。路面面層結構為瀝青混凝土,粗粒式下面層厚8cm,中粒式中面層厚6cm,細粒式上面層厚4cm。
經批準的路面施工方案為:瀝青混凝土由工廠集中廠拌(不考慮瀝青拌和廠設備安裝拆除費,場地平整、碾壓及地面墊層等費用),8t自卸汽車運輸,平均運距3.8km,攤鋪機分兩幅攤鋪,預算定額分項(直接工程費)見表5-1。
合同中路基回填土方量為11000m3,綜合單價為20元/m3,且規定實際工程量增加或減少超過(或等于)10%時可調整單價,單價調整為18元/m3或22元/m3。
在工程開工前,施工單位向監理單位提交了橋梁施工進度計劃,如圖5-1所示(單位:d),監理工程師批準了該計劃。
施工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經監理工程師計量,施工單位實際完成的路基回填土方量為10000m3。
事件2:工地附近無電源,為此施工單位準備了一臺發電機組,西橋臺基礎第一個樁從7月16日7:00開始灌注混凝土,12:00因發電機組故障,灌注作業被迫停工,施工單位立即組織人員搶修,于3h后修復,導管拔出就位到原灌注頂部后繼續灌注。
事件3:東橋臺施工過程中,基礎出現裂縫,裂縫產生的原因是設計方案不完善,監理工程師立即下達了該工作暫停令,5d后設計單位提交了裂縫處理方案,監理工程師審核同意并下達了復工令,經監理工程師審核,裂縫處理費用增加20萬元,工期增加10d,停工期間窩工費用補償1萬元。
事件4:基礎施工完成后,業主要求增加一小型圓管涵,施工單位接到監理指令后立即安排施工。由于原合同中無可參考價格,施工單位按照定額計價并及時向監理工程師提交了圓管涵的報價單。監理工程師審核后認為報價太高,多次與施工單位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最后總監理工程師做出價格確定。施工單位不接受監理審批的價格,立即停止了圓管涵施工,并書面通知監理工程師,明確提出只有在圓管涵價格被接受后才能繼續施工。
【問題】
1.按表5-2計算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直接工程費(下標序號與題干中序號一致,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一位)。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直接工程費計算表表5-2
2.針對事件1,根據合同規定是否可以調整單價?說明理由,路基回填土石方的結算工程款為多少萬元?
3.按照施工單位提交的橋梁施工進度計劃,計算橋梁的計劃工期,并寫出關鍵線路。
4.針對事件2,施工單位在樁基施工準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5.針對事件2,判斷樁基質量是否合格?說明理由。
6.針對事件3,計算施工單位可以獲得的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
7.針對事件4,施工單位停工的做法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直接工程費見表5-3。
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的直接工程費表5-3
注:3000×15×0.04=1800m3;(3.8-1)/0.5=5.6;3000×15×0.04×6=10800m3。
2.針對事件1,根據合同規定不調整單價。
理由:(11000-10000)/11000×100%=9.09%,不超過10%。
路基回填土石方的結算工程款為:10000×20=200000元。
3.按照施工單位提交的橋梁施工進度計劃,關鍵線路為:①→②→⑥→⑦→⑧→⑨→⑩。
橋梁的計劃工期T=5+25+8+5+7+5=55d。
4.針對事件2,施工單位在樁基施工準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關鍵設備(發電機組)沒有備用,不符合施工規范要求。
5.針對事件2,判斷樁基質量不合格。
理由:因為停電3h后,導管拔出再就位到原灌注頂部后繼續灌注,中間就形成夾泥層,該樁已成為斷樁。
6.針對事件3,施工單位可以獲得的工期索賠和費用索賠如下:
東橋臺施工不在關鍵線路,該工作的總時差7d。
施工單位工期索賠:5+10-7=8d。
費用索賠:20+1=21萬元。
7.針對事件4,施工單位停工的做法不正確。
理由:施工單位應當繼續施工,雙方應暫按總監理工程師確定的價格進行中間結算。
如果雙方在竣工結算時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按照爭議的解決約定處理。
案例分析題二[2011年真題]
【背景資料】
某高速公路膨脹土路塹段,長480m,挖深8~9m,右側為順層邊坡,巖土層傾角為12°~15°,結構面內摩擦角為5°,粘聚力為12kPa。邊坡加固防護方案如圖5-2所示。
施工單位采用如圖5-3所示的工藝流程組織施工,于4月完成該路段邊坡施工。
當年6月,在雨水作用下該邊坡發生了部分滑坍,施工單位認為是原設計不合理所致,因此提出了如圖5-4所示柔性支護結構方案,并按相關程序報批變更設計。
【問題】
1.指出圖5-3中A、B分別代表的施工過程。
2.說明對該路段路塹護坡變更設計應采取的正確程序。
3.結合圖5-4說明土工格柵與土之間的三種相互作用。
4.結合地質情況說明圖5-4中碎石層的作用。
5.結合示意圖5-4,說明“種植土+種草”有哪幾種作用?
【參考答案】
1.圖5-3中A指開挖截水溝,B指開挖邊溝。
2.該路段路塹護坡變更設計應采取的正確程序:變更人向駐地監理工程師提出申請,駐地監理工程師初審,總監理工程師簽署變更令,組織施工,辦理結算;重要工程部位及較大問題需建設單位、設計、施工三方洽商,設計單位簽發設計變更通知單。
3.格柵表面與土之間的摩擦作用,格柵孔眼對土的鎖定作用,格柵肋的被動抗阻作用。
4.碎石層作用:隔離、排水、反濾層。
5.“種植土+種草”的作用:用于邊坡穩定,迅速綠化邊坡,穩固土層,防止水土流失。
案例分析題三[2010年真題]
【背景資料】
某施工單位承接了某一級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施工,該工程路基寬2×12m,路面寬度2×10m,長45.5km,工期4個月。施工內容包括:舊路面病害的治理、玻纖格柵鋪設、6cm厚AC-20下面層攤鋪、5cm厚AC-16中面層攤鋪、4cm厚SBS改性瀝青SMA上面層攤鋪。設計中規定上面層SMA混合料必須采用耐磨值高的玄武巖碎石。
施工單位采用廠拌法施工。為保證工期,施工單位配置了2臺3000型間歇式瀝青混凝土拌和站(假設SMA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密度為2.36t/m3,每臺3000型拌和站每拌制一滿盤料的重量為3000kg),4臺10m可變寬攤鋪機,8臺雙鋼輪壓路機及4臺膠輪壓路機。
玻纖格柵采用人工鋪設:先灑一層熱瀝青作粘層油(0.4~0.6kg/m3),然后用固定器將一端固定好,用人工將玻纖格柵拉平、拉緊后,用固定器固定另一端。
施工單位采用馬歇爾試驗配合比設計法通過三階段確定了混合料的材料品種、配合比、礦料級配及最佳瀝青用量,用以指導施工。
該工程施工期間,原材料價格波動很大,施工合同中約定只對瀝青、柴油及玄武巖采用調值公式法進行價差調整。
基期為當年5月,工程款按月計量,每月調整價差,該工程投標函投標總報價中,瀝青占35%,柴油占15%,玄武巖占20%。各月價格見表5-4。
各月價格表5-4
施工單位7月份完成工程產值3156萬元,8月份完成工程產值4338萬元。
【問題】
1.該工程中,鋪設玻纖格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指出并改正玻纖格柵施工的錯誤之處。
3.配合比設計包含了哪三個階段?
4.該工程SMA瀝青混合料最少需要拌制多少盤(列式計算)?
5.8月份調價之后的當月工程款是多少(列式計算)?
【參考答案】
1.鋪設玻纖格柵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反射裂縫(防止水泥面板的接縫反射到新鋪的瀝青路面上)。
2.錯誤之處:玻纖格柵施工順序。
改正:應該先鋪設玻纖格柵,再灑熱瀝青作粘層油。
3.配合比設計包含了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設計階段、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
4.SMA混合料重量:0.04×2×10×45500×2.36=85904t。
至少要拌制的盤數:85904/3=28635盤。
5.8月份調價之后的當月工程款:4338×(0.3+0.35×4280/3800+0.15×6.13/5.9+0.2×215/200)=4338×(0.3+0.394+0.1564-0.215)=4338×1.065=4619.9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