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
2.B |
3.A |
4.A |
5.B |
6.C |
7.D |
8.C |
9。C |
10.B |
11.D |
12.A |
13.C |
14.A |
15.C |
16.B |
17.D |
18.A |
19.A |
20.B |
二、多項選擇題 | ||||
21.ABDE |
22.BCD |
23.BCD |
24.ABCD |
25.ACE |
26.BCD |
27.ABCE |
28.CE |
29.ACDE |
30.BC |
三、案例分析題
(一)
1.退回該施工組織設計的原因為該施工組織設計未考慮工程包括一段燃氣管線的敷設這一特殊情況及應采取的措施并且不完善,應完善的內容包括:
①施工平面布置圖;
②施工部署和管理體系;
③質量目標設計;
④施工方法及技術措施,即結合市政公用工程特點和由施工組織設計安排的、工程需要所應采取的相應方法與技術措施(在此例中表現為包括一段燃氣管線的敷設這一特殊情況)。
2.項目部開工過程主要錯誤為未向監理工程師提交開工申請報告,并應按監理工程師下達的開工令指定的日期開工。
3.燃氣管線的施工要分包給其他施工單位,總包方應這樣確定分包方:對確需分包的項目,采取由總包方組織進行招標,由監理、設計與總包方共同組成評審小組對分包招標過程進行監控,以保證分包工程的質量。在確定分包方過程中主要考察分包方的安全施工資格和安全生產保證體系。
4.現場項目經理部,按常規應設立的一些標牌包括:
①工程概況牌,包括工程規模、性質、用途、發包人、設計人、承包人、監理單位的名稱和施工起止日期等;
②安全紀律牌;
③防火須知牌;
④安全無重大事故計時牌;
⑤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牌;
⑥施工總平面圖;
⑦施工項目經理部組織及主要管理人員名單圖。
5.施工技術文件的編制過程的問題為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此例中項目部人員在竣工驗收前補填許多施工過程文件不合規范。
除施工組織設計和竣工驗收文件外,施工技術文件的組成還應有:
①施工圖設計文件會審、技術交底;
②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出廠質量合格證;出廠檢(試)驗報告及復試報告;③施工檢(試)驗報告;
④施工記錄;
⑤測量復檢及預驗記錄;
⑥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⑦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⑧功能性試驗記錄;
⑨質量事故報告及處理記錄;
⑩設計變更通知單、洽商記錄。
(二)
1.施工開工前應編制的施工技術文件包括施工組織設計及審批手續、施工圖設計文件會審記錄、設計單位交底的紀要和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2.施工平面圖的設計步驟:收集分析研究原始資料→確定攪拌站、倉庫和材料、構件堆場的位置及尺寸→布置運輸道路→布置生產、生活用臨時設施→布置臨時給水排水、用電管網→布置安全、消防設施。
3.施工進度計劃編制的一般步驟:確定施工過程→計算工程量→確定勞動量和機械臺班數→確定各施工過程的作業天數→編制施工進度計劃→編制主要工種勞動力需用量計劃及施工機械、輔材、主材、構件、加工品等的需用量計劃。
4.常見的鉆孔事故:坍孔、鉆孔偏斜、掉鉆落物、糊鉆和埋鉆、擴孔和縮孔、鉆桿折斷和鉆孔漏漿等。
5.常用預防擴孔事故產生的措施:控制進尺速度,選用適用護壁泥漿,保證孔內必要水頭,避免觸及和沖刷孔壁等。
6.反循環回轉鉆孔的原理:泥漿由鉆桿外流入井孔、用真空泵或其他方法將鉆渣從鉆桿中吸出。
7.施工期內應編制的施工技術文件
(1)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產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等產品的出廠質量合格證書、檢(試)驗報告及復試報告,進口設備必須配有有關中文資料。
(2)施工檢(試)驗報
(3)施工記錄。
(4)測量復核及預檢記錄。
(5)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6)工序、部位工程及單位工程完成時,應分別有質量評定表。
(7)工程交付使用之前,應填寫工程項目的功能性試驗記錄。包括:道路彎沉試驗、管道嚴密性和強度試驗、橋梁荷載試驗、水池滿水試驗等。
(8)質量事故報告及處理記錄。
(9)設計變更通知單、洽商記錄。
(10)竣工總結與竣工圖。
(11)竣工驗收文件,包括工程竣工報告、工程竣工驗收證書。
(三)
1.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是否妥當的判斷
(1)不妥。
正確做法: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開工前,項目技術負責人應對承擔施工的負責人或分包方全體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
(2)不妥。
正確做法:在施工過程中,項目技術負責人對發包人或監理工程師提出的有關施工方案、技術措施及設計變更要求,應在執行前向執行人員進行書面交底。
(3)不妥。
正確做法:項目開工前編制的測量控制方案經項目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實施。
(4)不妥。
正確做法:監理工程師應對承包方自行采購的物資進行驗證。
(5)不妥。
正確做法:對發包方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工程設備和檢驗設備等,必須按規定進行檢驗和驗收。
(6)不妥。
正確做法:工序施工的情況應由施工管理人員記錄。
(7)不妥。
正確做法:對項目質量計劃中規定的特殊過程應設置工序質量控制點進行控制。
2.對施工機械設備的質量控制的規定
(1)應按設備進場計劃進行施工設備的調配。
(2)現場的施工機械應滿足施工需要。
(3)應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資格進行確認,無證或資格不符合者,嚴禁上崗。
(四)
1.監理工程師發出暫停施工指令的原因:
①填土后未檢查就碾壓,因為填土應符合填土長度達50m左右時,檢查鋪筑土層的寬度與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壓,碾壓先輕后重,最后碾壓不應小于l2t級壓路機。
②碾壓后未進行土質路基的質量檢查就進行上層填土工作,因為路基碾壓完成時,必須按質量驗收項目(寬度、縱斷面高程、橫斷面高程、平整度、壓實度等)檢查,不合格處修整到符合規范、標準要求。
監理工程師指令方式的改進之處為監理工程師應通知承包人暫停施工(而不是立即向該工程隊發出H頭指示,責令暫停施工),并在24h內向乙方提出具體處理意見,乙方應按監理工程師的要求暫停施工。乙方在落實了監理工程師的處理意見后,并在接到監理工程師提出復工通知后,才能繼續施工。
2.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批程序存在問題:
①該施工組織設計僅經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審批同意不妥,因為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有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和部門的審批手續,即有上一級技術負責人審批、加蓋公章、填寫審批表;這里未說明加蓋公章、填寫審批表,如果無加蓋公章和填寫審批表,不能代表上級部門意見。
②無變更審批程序,因為根據后面“在實施過程中,項目部將填方工程分包給某工程隊”,這屬于工程變更,變更時,應有變更審批程序。
3.瀝青混凝土冬期施工應采取的措施:瀝青混凝土面層應盡量避免冬期施工,必須進行施工時,適當提高出廠溫度,但不超過l75℃;運輸中應覆蓋保溫,并應達到攤鋪和碾壓的最低溫度要求;下承層表面應干燥、清潔,無冰、雪、霜等;施工中做好充分準備,采取“快卸、快鋪、快平”和“及時碾壓、及時成型”的方針。
4.該道路工程違反電工、電焊工、架子工、司爐工、爆破工、機操工、起重工、機械司機、機動車輛司機等特殊工種工人,除一般安全教育外,還要經過專業安全技能培訓,經考試合格持證后,方可獨立操作。因為該道路工不是電工,在電箱中接線屬于違規作業。
5.施工組織設計中規定由項目部安全員定期組織安全檢查不對,因為施工項目的安全檢查由項目經理組織,定期進行。
(五)
1.正循環回轉鉆孔的原理:用泥漿以高壓通過鉆機的空心鉆桿,從鉆桿底部射出,底部的
鉆頭(鉆錐)在回轉時將土層攪松成鉆渣,被泥漿浮懸,隨著泥漿上升而溢出流到井外泥漿溜槽,經過沉淀地沉淀凈化,泥漿再循環使用。井孔壁依靠水頭和泥漿保護。
2.產生鉆孔偏斜的原因
(1)鉆頭受到側向力。
(2)擴孔處鉆頭擺向一方。
(3)鉆桿彎曲、接頭不正。
(4)鉆機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位移。
3.鉆孔產生偏斜后,施工人員一般可在偏斜處吊住鉆頭上下反復掃孔,使鉆孔正直。偏斜嚴重時應回填砂黏土到偏斜處,待回填物沉積密實后再鉆。
4.施工技術文件要按單位工程進行組卷。
5.施工技術文件檔案資料的封面應包括工程名稱、開竣工日期、編制單位、卷冊編號、單位技術負責人和法定代表人、法人委托人簽字并加蓋公章。
6.檔案管理人員對文件資料的編排順序(1)施工組織設計。
(2)施工圖設計文件會審與技術交底記錄。(3)設計變更通知單、洽商記錄。
(4)原材料、產品、半成品、構(配)件、設備出廠質量合格證書、出廠檢(試)驗報告和復試報告。
(5)施工試驗資料。
(6)測量復核及預驗記錄。
(7)隱蔽工程檢查驗收記錄。
(8)12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9)使用功能試驗記錄。
(10)施工報告。
(11)竣工測量資料。
(12)竣工圖。
(13)工程竣工驗收文件。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