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背景材料:
某工程項目,項目經理部為了控制原材料、構配件的質量,建立了工地實驗室,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項目經理部必須嚴格控制工程進場的質量、型號、規格。在供貨商提供了材料檢驗報告后,方可與供方簽訂供應合同;
(2)試驗室在項目總工程師的領導下開展試驗、檢測工作。業務上受上級公司中心試驗室領導,同時還需接受監理工程師的監督和檢査;
(3)在施工過程中,實驗室應按合同、規范或業主要求,分清與實驗室試驗、檢測的項目,并按相應的試驗規程進行試驗檢驗工作;
(4)試驗室對壓實度檢測、混凝土試件制作、測定混凝土稠度、測定瀝青混合料溫度等頻率較高的檢測項目,試驗人員按規定的取樣地點、時間進行檢測試驗,試驗管理人員進行15%頻率的抽檢;
(5)試驗室對試驗檢測的原始記錄和報告印成一定格式的表格,同時應有試驗、計算、負責人簽字及試驗日期;
(6)對預制構件廠生產的預制構件,安裝前應檢驗出廠合格證,內容包括:構件型號、規格數量、出池或出廠日期。
問題:
(1)以上所列施工單位制定的原材料、構配件試驗管理制度的(1)?(5)條是否有不妥或不完整之處?請逐條說明,若有不妥或不完整之處,請指出改正。
(2)請說出第(6)條中,檢驗后和安裝后的管理制度的要求。
32、背景材料:
某一級公路,全長52.34km,設計車速為100km/h,路面基層采用乳化瀝青碎石基層進行施工。該工程的施工單位對基層的施工方法和出現的情況報告如下:
(1)拌和過程是在現場用人工拌制;
(2)施工人員在拌和混合料時的時間為80s;
(3)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拌和均勻后,經過一段時間的破乳后,即進行攤鋪;
(4)混合料攤鋪后,采用輕型筒式壓路機進行初壓兩遍又用5t的輕型壓路機進行復壓兩遍。
問題:
(1)拌和過程是否可采用人工拌制?最適宜的拌和方法是什么?
(2)施工單位拌和混合料的時間是否符合規定?對拌和時間有何要求?
(3)施工單位攤鋪乳化瀝青碎石混合料的時間是否合理?說明理由。
(4)混合料的碾壓方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應該如何碾壓?
33、背景材料:
某橋梁工程,設計為T形截面簡支梁橋,施工技術人員為確保工程質量設置了如下一些質量控制點:
(1)支架施工;
(2)后澆段收縮控制;
(3)支座預埋件的位置控制;
(4)支座安裝型號、方向的控制;
(5)伸縮縫安裝質量的控制。
問題:
(1)質量控制關鍵點按什么原則設置?
(2)該技術人員所列的質量控制點是否妥當?說明理由。
34、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施工標段地處山區,路基土方開挖量大,招投標及設計文件表明均為土方開挖施工,該標段其中有開挖深度為3?12m、長度約300m的路塹地段三處,三處開挖工程量共約150000m3,設計文件和地質資料為粘土與軟巖,工程量清單按土方開挖計價,承包人開挖約3m深后,發現地質情況與設計文件和地質資料差別很大,根據監理工程師指令,承包人安排了地質鉆孔及勘探工作,發現3m以下部分均為次堅石和堅石,施工成本遠遠超過承包人期望值。基于以上原因,承包人向業主提出索賠。
業主為了照顧當地農民,在其推薦下,項目部與當地有資質的一家公司簽訂某專業工程所需要相關民工的聘用合同,在合同中明確約定了使用人員的報酬以及支付方式等。
問題:
(1)公路工程索賠應依據那些基本原則?索賠的基本程序及其規定有哪些?
(2)根據背景材料所述情況,承包人可以向業主提出哪些方面的索賠?
(3)項目部與當地有資質的一家公司簽訂的是何種類型的合同?人員報酬應如何支付?所簽的合同是否妥當,為什么?
35、背景材料:
某道路改建工程A合同段,道路正東西走向,全長973.5m,車行道寬度15m,兩邊人行道各3m與道路中心線平行且向北,需新建DJV800mm雨水管道973m。新建路面結構為150mm厚爍石砂墊層,350mm厚二灰混合料基層,80mm厚中粒式瀝青混凝土,40mm厚SMA改性瀝青混凝土面層。合同規定的開工日期為5月5日,竣工日期為當年9月3Q日。合同要求施工期間維持半幅交通,工程施工時正值高溫臺風季節。
某道路公司中標該工程以后,編制了施工組織設計,按規定獲得批準后,開始施工。施工組織設計中繪制了以下的總體施工網絡計劃圖:

網絡圖中,雨水管施工時間已包含連接管和雨水口的施工時間;路基、墊層、基層施工時間中已包含舊路翻挖、砌筑路緣石的施工時間。
為保證SMA改性浙青面層施工質量,施工組織設計中規定攤鋪溫度不低于160°C,初壓開始溫度不低于150°C,碾壓終了的表面溫度不低于90°C;采用振動壓路機,由低處向高處碾壓,不得用輪胎壓路機碾壓。
問題:
(1)指出本工程總體施工網絡圖計劃中的關鍵線路。
(2)將本工程總體施工網絡計劃改成橫道圖,橫道圖格式如下:
(3)根據總體施工網絡圖,指出可采用流水施工壓縮工期的分項工程。
(4)補全本工程SMA改性瀝青面層碾壓施工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