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基坑開挖采用井點回灌技術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坑底土體回彈
B.避免坑底出現管涌
C.減少排水設施,降低施工成本
D.防止降水井點對井點周圍建(構)筑物、地下管線的影響
233網校答案:D
案例
某辦公樓工程,地下三層,地上二十層,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建設單位與施工總承包單位簽訂了施工總承包合同,建設單位委托監理單位對工程實施全過程監理。該工程地基土層為粉質黏土和粉細砂,地下水為潛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礎為筏板基礎,埋深14.5m,建筑總高度62m。開工前建設單位向施工單位提交了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單位開始施工前進行了基坑降水與支護設計,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查,監理工程師要求按照工程現場實際進行了修改。
事件二:在基坑開挖至設計標高后,發現了局部淤泥層,需要進行局部軟基處理。由此造成施工單位處理費用增加3萬元,工作延期7天,施工單位及時向建設單位提出了相關索賠。
問題
1、事件一中根據背景資料選擇該工程基坑支護與降水方案,并說明依據。
2、事件二中發現基坑基底軟土后應按什么工作程序進行基底處理?軟基處理方法有哪些?施工單位索賠是否成立?
233網校答案:
1、(1)基坑支護方案:
該工程基坑開挖深度14.5m,屬于深基坑。該工程基坑支護方案有:排樁、地下連續墻同時設置錨桿。
選擇依據:開挖深度、邊坡土質、地下水位、地下管網、周圍環境等。
(2)降水方案:
該工程降水深度H=14.5-9+0.5=6m,該工程基坑降水方案有:噴射井點,管井井點,多級輕型井點,同時做好截水與井點回灌技術。
選擇依據:土層情況、降水深度、周圍環境、支護結構種類等綜合考慮后優選。
2、事件二中當發現基坑基底有軟土區后,施工單位不得擅自處理,應及時向相關單位報告,研究制定處理方案,經批準后實施。
軟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土法、預壓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石灰樁法。
工期與費用索賠均成立。
理由是:該事件是由于建設單位提供的地質資料不準確所致,由此造成施工單位處理費用增加3萬元,工作延期7天,不屬于承包商的責任風險,且施工單位及時提出了相關索賠,故索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