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斷機制在西方市場廣泛使用,中國2015年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目的在于為市場在大幅波動時提供“冷靜期”,有助于市場穩定,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a股的熔斷機制
2015年12月4日,12月4日,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規則,指數熔斷規則從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并于2016年1月8日暫停。
指數熔斷機制將主要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設置5%、7%兩檔。
指數觸發5%的熔斷后,熔斷范圍內的證券將暫停交易15分鐘;但如果尾盤階段(14:45 至15:00 期間)觸發5%或全天任何時間觸發7%,將暫停交易至收市。
a股熔斷機制為什么取消
中國市場由散戶投資者主導,伴隨當時人民幣貶值壓力,以及全球新興市場的普遍下跌壓力,市場出現了很多拋壓,而熔斷又阻斷了流動性,最終被暫停。
熔斷機制從誕生到結束,僅僅只有7天,其中兩天經歷了四次熔斷。
A股熔斷機制暫停主要是因為:
①A股是一個跟風交易行為比較嚴重的散戶型市場,羊群效應明顯,大家都喜歡跟風,因此不能起到穩定的作用,反而會引發投資者的恐懼心理。
②中國熔斷閾值設置不合理,從5到7,特別容易出產生磁吸效應,導致“熔斷”失敗;
③熔斷機制不適合中國市場。A股個股本來就有漲跌停制度,熔斷的實施顯得冗余。
提醒:股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