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股市大跌,引發股市熔斷。那么,什么是熔斷呢?熔斷制度有哪些規定呢?
所謂熔斷機制,簡單來說,就是指在股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定的水平時,交易隨之停止一段時間的機制。
為了抑制投資者可能產生的羊群效應,抑制追漲殺跌,降低股票市場的波動,將使得投資者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傳播信息和反饋信息,使得信息的不對稱性與價格的不確定性有所降低,從而防止價格的劇烈波動。
1、a股熔斷機制
2015年12月4日,深交所、中金所、上交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采用5%和7%兩檔閾值。并且在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A股熔斷標的指數是滬深300指數。
只有當滬深300指數漲跌幅超過5%或7%時候,觸發。
滬深300漲跌幅超過5%,不到7%時,暫停交易15分鐘。不過在14:45及之后觸發5%熔斷閾值暫停交易至收市。11:30前未完成的指數熔斷,延續至13:00后的交易時段繼續進行,直至屆滿。
漲跌幅超過7%時,直接暫停交易至收市。
2、美股熔斷機制
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規定,當標普500指數出現大幅下跌和震蕩時,可在“三個熔斷門檻”處暫停交易。
該交易所根據前一交易日標普500指數的收盤點位將此“門檻”分為三個級別,具體如下:
第一級:如果標普500指數下跌7%,則交易將會暫停15分鐘。
第二級:如果標普500指數下跌13%,且這種發生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25分(北京時間次日凌晨3點25分)或這一時間之前,交易將再次暫停15分鐘。若在這一時間之后繼續下降,則不會暫停交易。
第三級:如果標普500指數下跌20%,則當天剩余時間將會停止交易。
目前的這套熔斷機制是于2013年2月份生效的,實施以來,美股已4次觸發熔斷機制,其中近兩周來已出現3次。
3、漲停板跟熔斷機制的區別
我國證券市場現行的漲跌停板制度規定,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股、B股)、基金、債券等各類證券在一個交易日內的交易價格相對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格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超過漲跌限價的委托為無效委托。
漲停板跟熔斷機制有著很大的區別的,漲跌停針對的單獨的某一個股,而熔斷機制則是看指數而定,另外兩者之間在出現后,熔斷機制會暫停交易,漲跌停則不會。
設置熔斷機制的目的是讓投資者在價格發生突然變化的時候有一個冷靜期,防止作出過度反應。
漲停板并沒有暫停交易,而是在強制限制了價格的單日變動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