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網(wǎng)站發(fā)布《公開市場業(yè)務交易公告 [2020]第26號》: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2020年2月13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2月12日
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2020年2月12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2月11日
為對沖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11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逆回購操作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期限 | 中標量 | 中標利率 |
7天 | 1000億元 | 2.40% |
2月10日
為對沖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0年2月10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逆回購操作情況具體如下:
期限 | 中標量 | 中標利率 |
7天 | 7000億元 | 2.40% |
14天 | 2000億元 | 2.55% |
從上面公告我們可以了解,此前央行于2月10日和2月11日開展了逆回購操作,以利率招標的方式展開,金額分別是1000億元和9000億元。逆回購是由于銀行體系流動性不夠而采取的措施。在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的時候,央行不會采取逆回購。
金融投資中的逆回購,你知道真正是什么意思嗎?
央行的逆回購是指央行向銀行等金融機構(gòu)購買有價證券,金融機構(gòu)將有價債券抵押給央行,拿到貸款并流向市場。雙方約定在未來某個特定日期(逆回購的期限通常有3天、7天、14天、28天等),央行再將有價證券賣回給金融機構(gòu),相當于金融機構(gòu)將有價證券質(zhì)押給了央行,而它們從央行“借錢”,未來再還本付息。
投資者或金融機構(gòu)也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逆回購交易。
和逆回購相對的是正回購,正回購是一方以一定規(guī)模債券作質(zhì)押融入資金,并承諾在日后再購回所質(zhì)押債券的交易行為。也是央行經(jīng)常使用的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購操作可以達到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較央行票據(jù),正回購將減少運作成本,同時鎖定資金效果較強,減少流動性。
正回購方是抵押出債券,取得資金的融入方;而逆回購方就是接受債券質(zhì)押,借出資金的融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