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季度,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聯合各基金管理公司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會員向基金個人投資者發放調查問卷,連續第十一年對基金個人投資者情況進行抽樣調查。 獲得了來自111家公募機構、13家基金銷售機構問卷數據和基金個人投資者賬戶數據,反饋樣本數量共計56,630份,完成了《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2017年度)》分析報告。
通過此次調查,2017年度基金個人投資者主要呈現以下特征:
特征一:基金個人投資者以45歲以下(80.8%)、本科以上學歷(51.7%),稅后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89.4%)為主,男性和女性投資基本相當(51.6%和48.4%)。基金投資者總體的年齡、性別結構與去年報告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原因可能在于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手機端成為基金公司越來越重要的獲客渠道,與第三方APP的合作給基金公司帶來了大量新的年輕客戶。與這一變化相關的是,由于不同年齡的基金投資者在一些問題上的回答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投資金額、投資品種、金融知識等),因此年齡結構的變化導致了部分問題的調查結果與去年表現出明顯差異。
特征二:金融資產規模5萬元以下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居多(32.2%),89.2%的投資者年度投資金額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低于50%。基金個人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相對均衡,除基金外,關注程度最高的產品為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
特征三:50.9%的投資者投資經驗在3年以上,投資經驗低于1年的投資者占21.2%。43%的投資者持有超過三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
特征四:2017年,75.5%基金投資者在金融資產投資中獲得盈利。其中14.8%的投資者盈利超過30%。
特征五: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風格相對穩健,根據收益率、風險以及自身的風險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投資產品。在追求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的同時,重視通過基金分散投資風險和進行養老儲蓄。28.6%的投資者出現焦慮的最低虧損比例在30-50%之間,36.7%的投資者在虧損達到10-30%時即會出現焦慮。
特征六:理財經理和互聯網是基金個人投資者獲取投資信息的主要方式。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最主要的交易媒介,68.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交易,較2016年增加28個百分點。個人電腦作為交易媒介的使用程度有所下降,使用個人電腦作為主要交易方式的投資者占基金個人投資者的18.6%,較2016年下降14.3個百分點。“移動”買基金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個人投資者交易基金時主要的交易方式。
特征七:基金業績是基金個人投資者選擇產品時最關注的因素(約77%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贊同)。投資者依舊重視基金管理公司的聲譽,61%的投資者表示會回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
特征八:2017年,基金個人投資者對基金行業的平均滿意度為3.35分(滿分5分),較2016年下降0.2分。基金個人投資者對基金管理費用滿意度和投資回報滿意的明顯下降,對基金行業其他方面的滿意度略有下降。
特征九:我國基金個人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較高。在回答14道金融知識測試問卷時,基金個人投資者的平均答對9.5道題,正確率超過60%的投資者占總人數的68%。在所有題目中,基金個人投資者對涉及股票市場的核心功能、股票投資者與公司之間關系、以及基金基本知識的三道題目回答正確率相對較低,分別為55.7%、51.1%、55.5%。
特征十:59.1%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有進一步了解證券、基金、期貨等方面投資知識的需求,并有43.1%的投資者希望了解新基金產品的深度介紹信息。投資者的最偏好的教育形式是網絡、書籍和現場交流。
特征十一:60.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認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實施對于保護中小投資者有重要意義,四成左右的投資者認為該制度在投資者分層管理和金融產品分層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關于落實該制度的后續工作,60.4%的投資者認為首要工作是及時更新并跟蹤投資人的信息變化。
特征十二:6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愿意考慮購買境內發售的海外基金產品,50.4%的投資者表示會考慮投資于海外市場。2017年,參與了P2P產品、比特幣以及海外保險產品的基金個人投資者的比例分別為35.2%,7.5%和4.4%。
特征十三:偏股型基金是30.6%的基金個人投資者2018年投資選擇的基金品種。
特征十四:77.7%的投資者會在50歲以前考慮養老金問題。養老金的主要來源是國家基本養老保險(80%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贊同)。
特征十五:基金個人投資者養老金投資選擇“養老”或“生命周期”為主題的基金(71.6%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贊同)。基金個人投資者最希望了解的信息是關于養老理財產品的知識(36.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贊同),以及如何進行養老規劃(29.5%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贊同)。
以上數據來源于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發布,更多內容可進入網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