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公募牌照的私募一個接一個,看得真是心癢癢。那么,申請公募需要什么條件,經過哪些流程呢?
獲取公募牌照的幾條路徑
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規定,私募申請公募牌照理論上可以走三條路子:
第一條路是:私募基金公司直接申請開展公募業務。
這是最具有效的一條路,因為審批時間很短,若材料準備齊全,證監會受理后20個工作日便可得到反饋。不過也存在相應的問題:由于公募產品運作所需要的龐大后臺、營銷、風控系統讓私募機構力所難及,因而將相關業務外包成更為妥當的選擇。然而,目前能夠提供業務外包的機構還未確定,因此暫時沒有私募機構提出此類模式的申請。
第二條路是:私募收購現有公募基金股權成為一般股東或主要股東。
這種模式需要現有公募基金公司提交有關審批申請。上海景林投資通過增資入股方式成為長安基金第二大股東正是如此。相比前兩種方式,這一方式省去了直接申請公募資格或發起設立基金公司的大量系統和人員投入,不過仍需要較長時間的協商和談判成本。而且如果持股比例過小,私募機構很難在公募基金中有太多話語權。
另外,該種模式是收購現有的公募基金公司股份,提交審批申請的主體是現有的公募基金公司,股東仍需滿足《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關于股東的規定,即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東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人民幣;基金管理公司持有5%以上股權的非主要股東,非主要股東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凈資產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資產質量良好,內部監控制度完善;非主要股東為自然人的,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在境內外資產管理行業從業5年以上等。
第三條路是,私募作為股東發起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這種模式的審批流程基本參照現有公募基金公司設立模式,申請時間比較長,準入門檻也交高,但也是目前最為主流的方式,比如重陽投資就是如此。
這種情況下,主要股東(指持有基金管理公司股權比例最高且不低于25%的股東)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咨詢、信托資產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資產管理業務;
(二)注冊資本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
(三)具有較好的經營業績,資產質量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人持股正成為私募界人士進軍公募的熱門路徑。自2013年正式施行的新基金法明確符合一定條件的專業人士可以持有基金管理公司5%以上的股權,可以擔任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東和非主要股東后,越來越多有志于此的業內人士開始付諸實踐,鵬揚、凱石、歌斐等皆是如此。而成為自然人股東的條件是個人金融資產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在境內外資產管理行業從業10年以上。
據了解,申請審核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材料受理、征求意見、反饋意見、現場檢查、批復設立等5個環節。今年7月,證監會調整了基金公司的設立審批程序,由現行的申請人先組建公司再申請證監會審批設立,改為由證監會先批準設立,對申請人進行現場檢查后再組建設立,簡化了流程也降低了市場主體申請設立基金公司的成本,對于想申請公募牌照的機構來說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