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題
M公司為一家中央國有企業,擁有兩家業務范圍相同的控股子公司A、B,控股比例分別為52%和75%。在M公司管控系統中,A、B兩家子公司均作為M公司的利潤中心。A、B兩家公司2009年經審計后的基本財務數據如下(金額單位為萬元):
子公司A | 子公司B | |
1.無息債務(平均) | 300 | 100 |
2.有息債務(平均,年利率為6%) | 700 | 200 |
3.所有者權益(平均) | 500 | 700 |
4.總資產(平均) | 1500 | 1000 |
5.息稅前利潤 | 150 | 100 |
適用所得稅稅率 | 25% | |
平均資本成本率 | 5.5% |
2010年初,M公司董事會在對這兩家公司進行業績評價與分析比較時,出現了較大的意見分歧。以董事長為首的部分董事認為,作為股東應主要關注凈資產回報情況,而A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遠高于B公司,因此A公司的業績好于B公司。以總經理為代表的部分董事認為,A、B兩公司都屬于總部的控股子公司且為利潤中心,應當主要考慮總資產回報情況,從比較兩家公司總資產報酬率(稅后)結果分析,B公司業績好于A公司。
假定不考慮所得稅納稅調整事項和其他有關因素。
要求:
1.根據上述資料,分別計算A、B兩家公司2009年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稅后)(要求列出計算過程)。
2.根據上述資料,分別計算A、B兩家公司的經濟增加值,并據此對A、B兩家公司做出業績比較評價(要求列出計算過程)。
3.簡要說明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標進行業績評價的優點和不足。
『正確答案』
1.(1)A公司凈資產收益率=(150-700×6%)×(1-25%)÷500=81/500=16.2%
(2)B公司凈資產收益率=(100-200×6%)×(1-25%)÷700=66/700=9.43%
(3)A公司總資產報酬率(稅后)=(150-700×6%)×(1-25%)÷1500=5.4%
(4)B公司總資產報酬率(稅后)=(100-200×6%)×(1-25%)÷1000=6.6%
2.(1)A公司經濟增加值=稅后將利潤81+稅后利息700×6%×(1-25%)-資本成本(500+700)×5.5%=46.5(萬元)
B公司經濟增加值=稅后將利潤66+稅后利息200×6%×(1-25%)-資本成本(200+700)×5.5%=25.5(萬元)
經濟增加值的公式?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凈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非經常性收益調整項×50%)×(1-25%)
(2)評價:從經濟增加值角度分析,A公司業績好于B公司。
3.(1)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標進行業績評價的優點:
經濟增加值最直接的與股東財富的創造聯系起來。
經濟增加值不僅僅是一種業績評價指標,它還是一種全面財務管理和薪金激勵體制的框架。
在經濟增加值的框架下,公司可以向投資人宣傳他們的目標和成就,投資人也可以用經濟增加值選擇最有前景的公司。
經濟增加值還是股票分析家手中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
(2)采用經濟增加值指標進行業績評價的不足:
①經濟增加值在業績評價中還沒有被多數人所接受。
②經濟增加值是絕對值指標,它的缺點之一是不具有比較不同規模公司業績的能力。
③經濟增加值有許多和投資報酬率一樣誤導使用人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