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國際上通行稱作“會計師”,其制度產生于19世紀中期的英國,主要是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特別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現,所有者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也隨之產生了所有者對經營者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控制的問題和經營者定期向所有者報告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問題。財務報告是否真實、客觀,經營者是否依約經營,是否侵害所有者利益,所有者和經營者都需要第三人來回答,這就應運而生了獨立的第三人—注冊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就是對公司反映在財務報表上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鑒證,并發表鑒證意見。
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創立于1918年的北洋政府,1956年實行全面計劃經濟后曾中斷過一段時間,改革開放后1981年又恢復建立注冊會計師制度。我省是1983年恢復建立的。經過30多年的恢復發展,注冊會計師在以下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是促進了上市公司信息質量的提高。國家對上市公司監管所依據的信息,主要來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注冊會計師對此出具的審計報告。二是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參與各方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開展活動。注冊會計師通過為投資者提供相關、可靠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市場交易的欺詐行為,增強了交易各方的信心。三是推動了國有企業的改革。注冊會計師通過提供審計等服務,對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優化資源配置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等起到了推動作用。
目前注冊會計師業務比較廣泛,除審計業務外,還從事管理咨詢、會計服務、代理納稅等咨詢服務業務。就業門路也很廣泛,考生通過全國統一考試,獲得全科合格證書,如果不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可以申請成為注冊會計師協會的非執業會員。非執業會員在金融、證券、期貨行業和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的財務、審計等部門從事財務會計、審計、風險控制等工作,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就職前景也較優。很多大型企事業單位把具有注冊會計師資格作為招聘重要崗位從業人員的條件之一。在國外,注冊會計師與律師、醫師齊名,通稱“三師”。
注冊會計師課程講師授課,4大專項通關體系全程助力通關!【點擊試聽課程>>】
熱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