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成本管理》
一、《測試目標》中將“10.掌握杠桿原理和資本結構原理,能夠運用其改善企業的資本結構”改為“10.掌握有效市場理論、杠桿原理和資本結構原理,能夠運用其改善企業的資本結構”,對應下文第十章增加了關于《有效資本市場》的一節內容;
二、第一章《財務管理概述》中增加“(3)財務管理原理”,能力等級為2;
三、第六章《資本成本》中刪除“(3)估計資本成本的方法”;
四、第十章《資本結構》中增加“1.有效資本市場”,其中“(1)有效資本市場的意義”能力等級為1;“(2)市場按有效性程度的分類”、“(3)對有效市場理論的挑戰”、“(4)有效市場理論對公司理財的意義”的能力等級均為2;
五、第十三章《其他長期籌資》中將“(5)經營租賃的決策分析”、“(6)融資租賃的決策分析”合并為“(5)租賃的決策分析”,能力等級為2;
六、第十六章《產品成本計算》中刪除“(4)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和“(5)產品成本計算制度的類型”。
《會計》
一、第一章《財務會計基本概念及法規體系》中有幾處變化:
(一)“1.會計的基本概念(3)會計的法規體系”改為“企業會計準則的制定與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明確了會計的法規體系就是或者說主要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二)“2.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基礎”改為“財務報告目標、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基礎”,即增加了關于財務報告目標的內容;
二、第十三章《或有事項》中“1.或有事項概念”改為“1.或有事項概述”;
三、第二十五章《合并財務報表》中刪除了“12.本期增加子公司和減少子公司的合并處理”;
四、后附法規中加入了“20.《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6號(財會【2014】1號)》”。
《審計》
一、“測試目標”中刪除“1.熟悉審計環境,包括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職業特點、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對應在下面刪除了《審計環境》這一編內容。下文不贅述。
二、《審計基本原理》中變化較多:
(一)“1.審計目標”改為“1.審計概述”。項下的具體內容“(1)財務報表審計總體目標與審計工作前提(2)認定與具體審計目標(3)審計過程與審計目標的實現”改為“(1)審計的性質(2)審計要素(3)審計目標(4)審計基本要求(5)審計風險(6)審計過程”;
從各個小標題來看,這應該是對刪去《審計環境》整編內容的一個“補救”,以加強審計全書的完整性。
(二)《審計證據》中“(2)獲取審計證據的審計程序”改為“(2)審計程序”。由具體概念變為中心詞表述的上位概念,應該會增加一些細節內容,從2014年《審計》教材中再證實吧。
三、將“(七)完成審計工作與出具審計報告中1.完成審計工作中的(2)考慮持續經營假設”移動到“(四)特殊項目的考慮5.其他特殊項目的審計”中;
四、“(五)完成審計工作與出具審計報告”中刪除“或有事項”;
五、將“(二)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職業道德守則”改為“(七)職業道德”,項下內容未變,只是位置移動。
《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一、第一章《戰略與戰略管理》更名為《導論》,兩節內容具體變化為:
(一)“1.公司戰略的基本概念中(2)公司的使命與目標”改為“(2)公司的使命、目標與公司戰略的功能”,即增加了“公司戰略的功能”相關內容;
(二)“2.公司戰略管理”中刪除“(3)戰略管理中的權力與利益相關者”和“(4)信息技術在戰略管理中的作用”;
二、《戰略分析》中將“(4)SWOT分析”從“2.企業內部環境分析”中分離單列為“3.SWOT分析”,更加突出SWOT分析的重要地位;同時刪除“3.差距分析”;
三、《戰略選擇》中“(2)發展戰略的主要途徑”項下“③內部發展戰略”改為“③內部發展”;
四、《戰略實施》中“3.戰略控制”項下“(2)戰略控制方法”刪除“①預算與預算控制②企業業績衡量指標③平衡計分卡的業績衡量方法④統計分析與專題報告”;增加“4.戰略管理中的權力與利益相關者”;
五、《風險與風險管理》中將“1.風險概述”和“2.風險管理概述”合并為“1.風險與風險管理概述”,增加“(3)企業風險管理的特征”,能力等級為2,將原“2.風險管理概述”中“(3)風險管理的目標”單列為“2.風險管理的目標”,刪除“(1)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歷程(4)風險管理的范圍(5)風險管理成本與效益(6)風險管理的文化(7)實施風險管理的障礙與關鍵問題”等內容;“4.風險管理技術與方法”中刪除“(11)蒙特卡洛隨機模擬法”;
六、《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內部控制》中刪除“1.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關系”和“2.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5.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改為“3.內部控制評價”,刪除其中的“(2)企業內部控制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