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C注冊會計師負責對丙公司20×7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考慮重要性和審計風險時,C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9.下列有關審計重要性的表述中,錯誤的有()。
A.在考慮一項錯報是否重要時,既要考慮錯報的金額,又要考慮錯報的性質
B.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做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要的
C.如果已識別但尚未更正的錯報匯總數接近但不超過重要性水平,注冊會計師無須要求管理層調整
D.重要性的確定離不開職業判斷
參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新準則規定:發現的所有錯報都要提請被審計單位進行調整。參考教材P156頁第9行。
10.在執行審計業務時,C注冊會計師應當確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通過調高重要性水平,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B.通過調低重要性水平,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C.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應當考慮對丙公司及其環境的了解
D.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應當考慮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結果
參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計劃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導致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的原因,并應當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基礎上,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參看教材154頁四的內容)。
11.在確定計劃實施的審計程序后,如果C注冊會計師決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將增加。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如有可能,通過擴大控制測試范圍或實施追加控制測試,降低評估的檢查風險
B.通過修改計劃實施的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降低檢查風險
C.如有可能,通過擴大實質性程序范圍或實施追加的實質性程序,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D.通過修改計劃實施的控制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降低評估的審計風險
參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注冊會計師應當選用下列方法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1)如有可能,通過擴大控制測試范圍或實施追加的控制測試,降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并支持降低后的重大錯報風險水平;(2)通過修改計劃實施的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降低檢查風險。(參看教材154四)。
12.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C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審計程序,將重大錯報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B.C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控制重大錯報風險
C.C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消除檢查風險
D.C注冊會計師應當獲得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便在完成審計工作時,能夠以可接受的低審計風險對財務報表整體發表意見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A: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成反向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B: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控制檢查風險。C:檢查風險只能控制不能消除。
13.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審計證據的數量受錯報風險的影響。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評估的錯報風險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
B.評估的錯報風險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
C.評估的錯報風險越低,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
D.評估的錯報風險越低,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
參考答案: A
答案解析: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是反向關系;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證據是正向關系。
14.下來各項中,與丙公司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最相關的是()。
A.丙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呈明顯下降趨勢
B.丙公司持有大量高價值且易被盜竊的資產
C.丙公司的生產成本計算過程相當復雜
D.丙公司控制環境薄弱
參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內控的好壞是影響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直接因素,A、B、C選項都是相對具體的,有一定關系,但不是主要的。
15.在進行風險評估時,C注冊會計師通常采用的審計程序是( )。
A.將財務報表與其所依據的會計記錄相核對
B.實施分析程序以識別異常的交易或事項,以及對財務報表和審計產生影響的金額、比率和趨勢
C.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
D.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對記錄或文件中的數據計算準確性進行核對
參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分析程序即可用作風險評估程序和實質性程序,也可用于對財務報表的總體復核。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有助于識別異常的交易或事項,以及對財務報表和審計產生影響的金額、比率和趨勢。
(四)D注冊會計師負責對丁公司20×7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運用審計抽樣時,D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問題,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16.在未對總體進行分層的情況下,D注冊會計師不宜使用的抽樣方法是( )。
A.均值估計抽樣 B.比率估計抽樣
C.差額估計抽樣 D.概率比例規模抽樣
參考答案:A
答案解析: 如果未對總體進行分層,注冊會計師通常不使用均值估計抽樣,因為此時所需的樣本規模可能太大,以至于對一般的審計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17.D注冊會計師從總體規模為1000個、賬面價值為300000元的存貨項目中選取200個項目(賬面價值50000元)進行檢查,確定其審定金額為50500元。如果采用比率估計抽樣,D注冊會計師推斷的存貨總體錯報為( )。
A.500元 B.2500元
C.3000元 D.47500元
參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比率=50500÷50000=1.01
估計的總體實際金額=300000×1.01=303000(元)
推斷的總體錯報=303000-300000=3000(元)
18.下列有關概率比例規模抽樣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抽樣分布應當近似于正態分布
B.與低估的賬戶相比,高估的賬戶被抽取的可能性更小
C.每個賬戶被選中的機會相同
D.余額為零的賬戶沒有被選中的機會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在概率比率抽樣法下,每個貨幣單位被選中的機會相同,零余額的單位沒有選中的概率,因此D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