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建議二:
審計與其他科目不同的地方在于,審計更需要從總體思路上去把握這一學科內容。
零基礎的考生才開始看到這里是不要著急去記憶,多看兩遍,再做做題,知道在考題中這章是怎么出現的,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記憶,也就不覺得空洞了。
另外就是涉及實務的十三章到十九章,在我看來也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大題里面涉及實務內容時,這里肯定要出題。
關于實務方面,在考之前我也很擔心,因為聽人說沒有實務經驗的人考試比較吃虧,但從我自己考試結果來看,并不是這樣的。我之前從沒接觸過審計,連真正的工作底稿長什么樣子都沒見過,但通過看教材和練習,我覺得還是能很好地對付實務類考題的。
教材前兩遍學習時應注意,在第一二遍看書的時候,我不贊成做主觀題,因為審計很多主觀題是融會貫通的,才開始接觸時,我們不可能有能力搞定大題,只會自我打擊。先從客觀題入手,基礎扎實了再啃大骨頭。至于題量,我覺得,如果你時間不夠,那么首先把精力放到習題班上,認真聽認真做,再加一些網校配的練習題,差不多也就夠了。至于有人問做了多少遍題,我就做了一遍。題目不是教材,教材需要反復看,題目沒有必要反復做。做到不會的或者做錯的題時,當時就回到書里或者相關章節的講課中去,把它解決掉,別把它留在那兒自己繼續往下做,這樣的話只能是浪費時間,也別說留著所有的錯題考前來看一遍,我個人覺得考前一兩天的寶貴時間還是再看看書,看看正確的題法比較重要,別去記一腦袋錯題上考場。我在做題時覺得,經常犯錯或者覺得很難的題目總會把你帶回到書上的重點章節中去,這時一定要把這一章節再過一遍,別怕花時間,因為如此下來,不知不覺中你可能就把重點章節看了十多遍,自然也就記住了。我覺得這才是做題的意義所在,千萬不要舍本逐末去追求數量和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