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非執業會員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運用
一、基本要求
非執業會員,可能是領取報酬的雇員,也可能是合伙人、執行董事或非執行董事、業主(經理)、志愿者,或者為一家或多家組織服務的人員。他們與工作單位之間關系的法律形式不影響其應承擔的道德責任。
非執業會員在提供專業服務時,應當遵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道德守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執業會員應當在工作單位中倡導以道德為基礎的文化,以促使高級管理層重視道德行為。
二、對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可能對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評價、過度推介、密切關系和外在壓力。
2.>防范措施。應對不利影響的防范措施包括下列兩類:法律法規和職業規范規定的防范措施和在具體工作中采取的防范措施。
非執業會員如果發現工作單位有違反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行為,并預計仍會發生,應當考慮征詢法律意見。如果在采取所有適當的防范措施后仍然不能將不利影響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非執業會員應當考慮向工作單位提出辭職。
三、潛在的沖突
如果履行工作職責與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沖突,非執業會員應當評價不利影響的嚴重程度,并在必要時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響或將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
1.向工作單位內部、獨立的職業咨詢專家或相關職業團體尋求建議;
2.運用工作單位內部正式的沖突解決程序;
3.征詢法律意見。
四、信息的編制和報告
(一)非執業會員的職責
非執業會員在編制和報告預測和預算、財務報表、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管理層聲明書等信息時,應當公正、誠實,遵守會計準則和相關制度以及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使得使用者能夠正確理解信息。
(二)對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不利影響及防范措施
1. 不利影響。
如果非執業會員因外在壓力或自身利益而與誤導性信息發生牽連,或通過他人的行為與誤導性信息發生牽連,將對客觀和公正、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等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
2.防范措施。
(1)向治理層、管理層或相關職業團體咨詢等。
(2)非執業會員對于認為存在誤導的信息,如果無法將不利影響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應當避免與之發生牽連或繼續保持牽連。非執業會員可能無意中與誤導性信息發生牽連,一旦知悉這一事實,應當立即采取措施終止牽連。在確定是否有必要向有關部門報告該事項時,非執業會員應當考慮征詢法律意見。必要時,非執業會員可以考慮向工作單位提出辭職。
五、專業知識和技能
非執業會員應當遵循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原則,只有在經過專門培訓并且獲得足夠的經驗后,才能承擔相應的重要工作。
非執業會員不得夸大其專業知識水平或工作經驗,故意誤導工作單位,以及在需要時放棄尋求專家的建議和幫助。
六、經濟利益
當非執業會員或其近親屬在工作單位擁有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利益時,這些利益包括與利潤掛鉤的獎金、持有股票期權等,可能因自身利益對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非執業會員應當評價因經濟利益產生的不利影響的嚴重程度,并在必要時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響或將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非執業會員不得操縱信息或利用涉密信息謀取個人利益。
七、禮品和款待
(一)接受禮品和款待
如果非執業會員或其近親屬接受相關方禮品和款待,可能對遵循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產生不利影響。
(二)提供禮品和款待
非執業會員不得向相關方提供禮品和款待,以影響相關方的判斷或決策過程,或獲取相關方掌握的涉密信息。
如果工作單位為了促使相關方作出違法或不誠實的行為,或獲取其掌握的涉密信息,要求非執業會員向相關方提供禮品和款待,非執業會員應當遵守有關解決道德沖突的原則。
相關推薦: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