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共6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在現代經濟中,主要的貨幣形式是( )。
A.商品貨幣
B.代用貨幣
C.信用貨幣
D.實物貨幣
2.根據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假定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金屬價值為4000億,而銀行券的流通總量為8000億,則單位銀行券代表的貨幣金屬價值為( )。
A.1/4
B.1/2
C.2
D.4
3.下列關于中央銀行調整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商業銀行信貸能力的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信貸能力降低
B.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貨幣供應量增加
C.當中央銀行降低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貸款的資金減少
D.當中央銀行降低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減少
4.在我國北宋年間出現的“交子”屬于( )。
A.代用貨幣
B.實物貨幣
C.信用貨幣
D.金屬貨幣
5.人民幣從中國人民銀行現金發行庫直接進入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現金業務庫的過程稱為( )。
A.現金發行
B.現金投放
C.現金歸行
D.現金回籠
6.下列存款中,屬于我國貨幣供給層次M1的是( )。
A.外資合資金融機構存款
B.單位定期存款
C.單位活期存款
D.居民儲蓄存款
7.( )是指企業單位之間在買賣商品時,以延期付款或預付貨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A.國際信用
B.銀行信用
C.國家信用
D.商業信用
8.下列不屬于國家信用工具的是( )。
A.中央政府債券
B.地方政府債券
C.政府擔保債券
D.銀行擔保債券
9.( )把通貨膨脹解釋為“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
A.結構型通貨膨脹理論
B.開放型通貨膨脹理論
C.預期型通貨膨脹理論
D.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理論
10.國際金融機構貸款的特點不包括( )。
A.期限較短
B.利率較低
C.條件優惠
D.審查較嚴格
2.B【解析】單位銀行券代表的貨幣金屬價值=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金屬價值/銀行券流通總量=4000/8000=1/2。
3.A【解析】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超額準備金存款減少,商業銀行信貸能力降低,貸款和投資能力降低,因而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當中央銀行降低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增加,可用于貸款和投資的資金增加,信貸能力提高,貨幣供應量可能增加。
4.A【解析】代用貨幣一般指由政府或銀行發行的紙幣或銀行券,代替金屬貨幣加入到流通領域中。代用貨幣最早出現在我國北宋年間。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地區商業發達,貿易往來頻繁,原來使用的鐵錢體重、值小,攜帶十分不便,于是用樹皮紙做成貨幣,即“交子”。
5.A【解析】人民幣從中國人民銀行現金發行庫直接進入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現金業務庫的過程,稱為現金發行;再由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現金業務庫通過不同渠道進入流通領域,形成企事業等單位庫存現金和居民手持現金的過程,稱為現金投放;而隨著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用現金進行各種支付,流通中現金又流回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過程,稱為現金歸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將超過其業務庫存限額的現金送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庫的過程,稱為現金回籠。
6.C【解析】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口徑,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分為三個層次:M0=流通中現金;M1=M0+單位活期存款;M2=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外資合資金融機構存款+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7.D【解析】商業信用是指企業單位之間在買賣商品時,以延期付款或預付貨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
8.D【解析】國家信用工具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和政府擔保債券。
9.D【解析】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所引起的價格水平的持續顯著上漲。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理論是一種比較古老的通貨膨脹理論,這種理論把通貨膨脹解釋為“過多的貨幣追求過少的商品”。
10.A【解析】國際金融機構貸款一般期限較長、利率較低、條件優惠,但審查較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