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實務考試中,第二章資產幾乎占了四分之一的分值,而且里面包括一些細小的計算點,比如存貨的發出計價、材料成本差異率、固定資產的折舊等等。因此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分錄的學習,但不能只專注于分錄,該算的題目還是要算,而且在備考前期,給自己定的要求,要略高于考試的要求,這樣到備考后期,才會覺得更輕松。
【知識點點撥】
1、除以下情況外,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①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②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
2、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下月開始計提;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下月起不再計提。
3、已經提足的固定資產,不再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不再補提折舊。
4、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照估計價值確定其成本,并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不需要調整已計提的折舊額(未來適用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100%
2、年折舊額=每個折舊年度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年折舊率
3、一開始時,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一般在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開始考慮預計凈殘值,并在余下的兩年內,平均攤銷。
【小試牛刀】
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0.4萬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100%=40%【直接套年折舊率的公式】
第1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40(萬元)
第2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40%=24(萬元)【是拿原值-累計折舊】
第3年應計提的折舊額=(100-40-24)×40%=14.4(萬元)
從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倒數兩年,平攤計算】
第4年、第5年的年折舊額=[(100-40-24 -14.4)-0.4]/2=10.6(萬元)
【進階版】
某企業2××0年8月購入一項固定資產,原價為2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00元。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如下:
從題干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固定資產的折舊是從2××0年9月開始的,因此年折舊額要按月份換算:
年折舊率=2/5×100%=40%
2××0年=20000×40%×4/12=2666.67(元)【9-12月是四個月】
2××1年=20000×40%×8/12+(20000-8000)×40%×4/12=6933.33(元)
其中20000×40%×8/12是2××0年1-8月的折舊額;若是整年提折舊,那么(20000-8000)×40%就是2××1年的折舊額,但由于是8月購入,所以2××1年只能提4個月,1-8月的折舊額在2××2年提。
2××2年=(20000-8000)×40%×8/12+(20000-8000-4800)×40%×4/12=4160(元)
倒數兩年則仍舊平均分攤=(20000-2666.67-6933.33-4160-200)÷2=3020(元)
【補充概念】
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累計折舊
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折舊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交互分配法的計算步驟?用題目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吧!考點演練 查漏補缺>>
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備考已經開始,難點多,立即加入233網校取證班學習,早備考早拿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