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
1、廢品損失
(1)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后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
(2)廢品損失的賬務處理
①不可修復廢品損失:
結轉不可修復廢品成本:
借:廢品損失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回收殘料及應收的賠款:
借:原材料
其他應收款
貸:廢品損失
結轉廢品損失: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廢品損失
②可修復廢品損失:
返修發生各種費用:
借:廢品損失
貸: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
回收殘料及應收的賠款:
借:原材料
其他應收款
貸:廢品損失
結轉可修復損失成本: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廢品損失
2、停工損失
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停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等。
二、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各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每月發生的成本之和即為每月完工產品成本
2、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變動不大或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某種產品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就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但年末需要重新調整
3、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且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月末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入工等加工成本,本月發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
4、約當產量比例法(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的比重相差不大的產品):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x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完工產品數量+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品x單位成本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x單位成本
5、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定,而且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x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
完工產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產成本產量
6、定額比例法(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準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某成本項目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分配標準之和(定制成本、定額工時等)x100%
完工產品應負擔某成本項目費用=完工產品分配標準x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負擔某成本項目的費用=在產品分配標準x分配率
7、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價法(月末在產品已經接近完工,或產品已經加工完畢但尚未驗收或包裝入庫的產品):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在產品產量+完工產品產量)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x單位成本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產量x單位成本
三、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1、聯產品:
概念:使用同種原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同時生產出來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要產品。
成本計算:聯產品分離前發生的生產成本即聯合成本,可按一個成本核算對象設置一個成本明細賬進行歸集,分離后按各種產品分別設置明細賬,歸集其分離后所發生的加工成本
2、副產品:
概念:在同一生產過程中,使用同種原料,在生產主產品的同時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成本計算:在分配主產品和副產品的生產成本時,通常先確定副產品的生產成本,然后確定主產品的生產成本,可簡要表述為:主產品成本=總成本-副產品成本
確定副產品成本的方法有:不計算副產品成本扣除法、副產品成本按固定價格或計劃價格計算法、副產品只負擔繼續加工成本法、聯合成本在主副產品之間分配法以及副產品作價扣除法等
四、完工產品成本的結轉
企業完工產品經產成品倉庫驗收入庫后,其成本應從“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及所屬產品成本明細的貸方轉出,轉入“庫存商品”科目的借方,“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額,就是基本生產在產品的成本。
點擊注冊>>領取初級會計新人備考(必考點歸納+習題集+免費課程)大禮包>> |
相關推薦: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模擬試題匯總 | 初級會計職稱歷年真題在線練
小編推薦:2019年初級會計職稱備考已經開始,新版教材變化大,難點多,立即加入233網校取證班學習,助你一次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