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難層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
A.0.50h
B.1.00h
C.2.00h
D.3.00h
【答案】C
【解析】為保證避難層具有較長時間抵抗火燒的能力,避難層的樓板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 )不適用于地下客運設施、地下商業區、高層建筑和重要公共設施等人員密集場所。
A.橡皮電線電纜
B.特種聚氯乙烯電線電纜
C.交聯聚氯乙烯電線電纜
D.普通聚氯乙烯電線電纜
【答案】D
【解析】普通聚氯乙烯電線電纜在燃燒時會散放有毒煙氣,不適用于地下客運設施、地下商業區、高層建筑和重要公共設施等人員密集場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3.阻燃電纜的( )越高,它的阻燃性越好。
A.耐火極限
B.耐火等級
C.發煙性
D.氧指數
【答案】D
【解析】阻燃電纜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數和發煙性兩指標來評定。由于空氣中氧氣占21%,因此氧指數超過21的材料在空氣中會自熄,材料的氧指數愈高,則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爆炸危險場所應選用的燈具類型是( )。
A.閉合型
B.防爆型
C.防潮型
D.封閉型
【答案】B
【解析】爆炸危險場所應選用防爆型、隔爆型燈具。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5.火災危險環境中A區的環境特點是( )。
A.具有固體狀可燃物質
B.具有懸浮狀可燃粉塵
C.具有閃點高于環境溫度的可燃液體
D.具有堆積狀的可燃纖維
【答案】C
【解析】火災危險環境根據火災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危險程度和物質狀態的不同,分為下列三類區域:A區:具有閃點高于環境溫度的可燃液體,且其數量和配置能引起火災危險的環境(H~1級場所);B區:具有懸浮狀、堆積狀的可燃粉塵或可燃纖維,雖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數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災危險的環境(H-2級場所);C區:具有固體狀可燃物質,其數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災危險的環境(H-3級場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6.照明燈具的每一照明單相分支回路的電流不宜超過( ),連接建筑組合燈具時,回路電流不宜超過( )。
A.16A,25A
B.16A,30A
C.25A,30A
D.12A,25A
【答案】A
【解析】每一照明單相分支回路的電流不宜超過16A,所接光源數不宜超過25個;連接建筑組合燈具時,回路電流不宜超過25A,光源數不宜過超過60個;連接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的單相分支回路的電流不應超過30A。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7.爆炸性氣體、可燃蒸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按其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可分為( )個區域等級。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國家標準《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 50058--1992)第2.2.1條規定,爆炸性氣體、可燃蒸氣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場所,按其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分為3個區域等級。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8.爆炸性粉塵環境根據爆炸性粉塵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可分為( )個區域。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 50058--1992)第3.2.1條規定,爆炸性粉塵環境應根據爆炸性粉塵混合物出現的頻繁程度和持續時間,按下列規定進行分區。①10區。連續出現或長期出現爆炸性粉塵的場所。②11區。有時會將積留下的粉塵揚起而偶然出現爆炸性粉塵混合物的場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9.根據通風條件調整爆炸性氣體環境的爆炸危險區域劃分,說法正確的是( )。
A.當通風良好時,應提高爆炸危險區域等級
B.可采用局部機械通風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
C.在障礙物、凹坑和死角處,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
D.堤或墻等障礙物不能縮小爆炸危險區域的范圍
【答案】B
【解析】根據通風條件調整爆炸危險區域劃分,應遵循以下原則:①當通風良好時,應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爆炸危險區域內的通風,其空氣流量能使易燃物質很快稀釋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時,可定為通風良好);當通風不良時應提高爆炸危險區域等級;②局部機械通風在降低爆炸性氣體混合物濃度方面比自然通風和一般機械通風更為有效時,可采用局部機械通風降低爆炸危險區域等級;③在障礙物、凹坑和死角處,應局部提高爆炸危險區域等級;④利用堤或墻等障礙物,限制比空氣重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擴散,可縮小爆炸危險區域的范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10.對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電弧、火花的電氣設備進一步采取一些附加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電氣設備產生危險溫度、電弧和火花的可能性。這種防爆型式是( )。
A.本質安全型
B.無火花型
C.隔爆型
D.增安型
【答案】D
【解析】增安型:對在正常運行條件下不會產生電弧、火花的電氣設備進一步采取一些附加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減少電氣設備產生危險溫度、電弧和火花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在正常運行情況下產生火花或電弧的設備。該類型設備主要用于2區危險環境,部分種類可以用于1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1.儲罐防火中,鋼制儲罐必須做防雷接地,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鋼質儲罐接地點沿儲罐周長的間距,不宜大于( ),接地電阻不宜大于( )。
A.20m,10Ω
B.20m,15Ω
C.30m,10Ω
D.30m,15Ω
【答案】C
【解析】儲罐安裝的所有電氣設備和儀器儀表,必須符合相應的防爆等級和類別,測量油面的電子儀表、溫度計以及其他指示器、探測器等,均應按專門的設計要求安裝在儲罐上。鋼制儲罐必須做防雷接地,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鋼質儲罐接地點沿儲罐周長的間距,不宜大于30m,接地電阻不宜大于10Ω。裝有阻火器的地上臥式儲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頂鋼質儲罐的頂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時,可不設避雷針。鋁頂儲罐和頂板厚度小于4mm的鋼質儲罐,應裝設避雷針。浮頂罐或內浮頂罐可不設避雷針,但應將浮頂與罐體用兩根導線做電氣連接。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2.以下( )不屬于石油化工產品常用的運輸方式。
A.航空運輸
B.鐵路運輸
C.公路運輸
D.水路運輸
【答案】A
【解析】石油化工產品以油品居多,常用儲存設施為油罐、油桶等。運輸方式通常以鐵路、公路和水路運輸為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13.鐵路油罐車裝卸作業的防火措施做法有誤的是( )。
A.裝卸油品操作人員都要穿戴防靜電工服、工帽、工鞋和純棉手套
B.裝卸作業前,油罐車需要調到指定車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機車必須離開
C.裝卸時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罐口。灌裝時,要按列車沿途所經地區最高氣溫下的允許+灌裝速度予以灌裝,鶴管內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5.0m/s以下
D.裝卸完畢后,需靜止至少2min后,再進行計量等作業
【答案】C
【解析】鐵路油罐車裝卸作業的火災危險性很大,必須采取有力的措施確保消防安全。裝卸油品操作人員都要穿戴防靜電工服、工帽、工鞋和純棉手套。①裝卸前:裝卸作業前,油罐車需要調到指定車位,并采取固定措施。機車必須離開。操作人員要認真檢查相關設施,確認油罐車缸體和各部件正常,裝卸設備和設施合格,棧橋、鶴管、鐵軌的靜電跨接線連接牢固,靜電接地線接地良好。②裝卸時:裝卸時嚴禁使用鐵器敲擊罐口。灌裝時,要按列車沿途所經地區最高氣溫下的允許灌裝速度予以灌裝,鶴管內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
4.5m/s以下。雷雨天氣或附近發生火災時,不得進行裝卸作業,并應蓋嚴油罐車罐口,關閉有關重要閥門,斷開有關設備的電源。③裝卸后:裝卸完畢后,需靜止至少2min后,再進行計量等作業。作業結束后,要及時清理作業現場,整理歸放工具,切斷電源。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4.公路油罐車裝卸作業中,油罐車熄火并靜置不少于( )后,卸油人員連好靜電接地,按工藝流程連接卸油管,確認無誤后,油罐車司機緩慢開啟卸油閥。
A.2min
B.3min
C. 4min
D.5min
【答案】B
【解析】卸油人員進入崗位后要檢查油罐車的安全設施是否齊全有效,作業現場要準備至少一只4kg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和一塊滅火毯。油罐車熄火并靜置不少于3min后,卸油人員連好靜電接地,按工藝流程連接卸油管,確認無誤后,油罐車司機緩慢開啟卸油閥,開啟速度控制在4r/min以下。卸油過程中,卸油人員和油罐車司機不得遠離現場。易燃油品極易揮發,嚴禁采用明溝(槽)卸車系統卸車。雷雨天不得進行卸油作業。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15.液體運輸中,只有對閃點高及沸點在( )以上的可燃液體才用空氣壓送。
A.35℃
B.100℃
C.120℃
D.1300C
【答案】D
【解析】在輸送有爆炸性或燃燒性物料時,要采用氮氣、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代替空氣,以防燃燒和爆炸發生。選用蒸汽往復泵輸送易燃液體可以避免產生火花,安全性較好。只有對閃點高及沸點在130℃以上的可燃液體才用空氣壓送。在化工生產中,用壓縮空氣為動力輸送酸堿等有腐蝕性液體的設備要符合壓力容器相關設計要求,滿足足夠的強度,輸送此類流體的設備應耐腐蝕或經防腐處理。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6.( )不屬于地鐵的火災危險性。
A.火災類型多,起火快
B.動態火災隱患多
C.用電設施、設備繁多
D.空間小、人員密度和流量大
【答案】A
【解析】地鐵的火災危險性如下。①空間小、人員密度和流量大。地下車站和地下區間是通過挖掘的方法獲得地下建筑空間,僅有與地面連接相對空間較小的地下車站的通道作為出人口,不像地上建筑有門、窗,可與大氣相通。因此,相對空間小、人員密度大和流量大是其最為顯著的特征。②用電設施、設備繁多。地鐵內有車輛、通信、信號、供電、自動售檢票、空調通風、給排水等數十個機電系統設施和設備組成的龐大復雜的系統,各種強弱電電氣設備、電子設備不僅種類數量多而且配置復雜,供配電線路、控制線路和信息數據布線等密如蛛網,如一旦出現絕緣不良或短路等,極易發生電氣火災,并沿著線路迅速蔓延。③動態火災隱患多。地鐵內客流量巨大,人員復雜,乘客所帶物品、乘客行為等難以控制,如乘客違反有關安全乘車規定,擅自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車,在車上吸煙、人為縱火等動態隱患造成消防安全管理難度大,潛在火災隱患多。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17.地下車站中,當地下多線換乘車站共用一個站廳公共區時,站廳公共區的建筑面積不應超過( )。
A.1500m2
B.2500m2
C.5000m2
D.6000m2
【答案】C
【解析】地下車站,車站站臺和站廳乘客疏散區劃為一個防火分區。當地下多線換乘車站共用一個站廳公共區時,站廳公共區的建筑面積不應超過5000m2。地下一層側式站臺與同層的站廳公共區劃為一個防火分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8.地上車站中,設備管理區的防火分區位于建筑高度≤24m的建筑內時,其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 )。
A.5000m2
B.2500m2
C.1500m2
D.6000m2
【答案】B
【解析】地上車站,設備管理區應與公共區劃分不同的防火分區。公共區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5000m2。設備管理區的防火分區位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建筑內時,其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500m2;位于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建筑內時,其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500m2。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19.地鐵車站兩個防火分區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 )的防火墻和( )防火門分隔。
A.1.50h,甲級
B.2.00h,乙級
C.3.00h,甲級
D.2.50h,乙級
【答案】C
【解析】地鐵車站面積大都在5000~6000m2,一旦發生火災,如無嚴格的防火分隔設施勢必蔓延成大面積火災,因此應采用防火墻、防火卷簾加水幕或復合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物劃分防火分區。兩個防火分區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墻和甲級防火門分隔。在防火墻設有觀察窗時,應采用C類甲級防火玻璃。站臺與站臺之間設縱向防火墻分隔,并把防火墻在站臺有效長度各端延伸10mm。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0.地鐵車站的防煙分區規定正確的是( )。
A.站臺至站廳的樓扶梯等開口四周的臨空部位無須設置擋煙垂壁
B.設備管理區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500m2
C.防煙分區可以跨越防火分區
D.地下車站站廳、站臺的防火分區應劃分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750m2
【答案】D
【解析】室內地面至頂棚或頂板的高度小于等于6m的場所應劃分為防煙分區,并符合下列規定:①地下車站站廳、站臺的防火分區應劃分防煙分區,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750m2;②站臺至站廳的樓扶梯等開口四周的臨空部位應設置擋煙垂壁;③設備管理區每個防煙分區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750m2;④防煙分區不得跨越防火分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21.地下車站站臺至站廳的疏散樓梯、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過能力,應保證在遠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時最大客流量時,一列進站列車所載乘客及站臺上的候車乘客能在( )內全部疏散至站廳公共區或其他安全區域。
A.5min
B.6min
C.7min
D.10min
【答案】B
【解析】地下車站站臺至站廳的疏散樓梯、扶梯和疏散通道的通過能力,應保證在遠期或客流控制期中超高峰小時最大客流量時,一列進站列車所載乘客及站臺上的候車乘客能在6min內全部疏散至站廳公共區或其他安全區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2.有人值守的車站設備、管理用房的門位于2個安全出口之間時,其房間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 )。
A.20m
B.30m
C.40m
D.50m
【答案】C
【解析】有人值守的車站設備、管理用房的門當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時,其房間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40m,當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時,其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20m。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3.地鐵車站站臺、站廳公共區內的疏散指示標志應采用電光源型,并設置在柱面或墻面上。標志上邊緣距地面不應大于( ),間距不應大于( )或不應超過二跨柱間距。
A.0.5m,10m
B.0.5m,20m
C.1m,20m
D.2.2m,10m
【答案】C
【解析】站臺、站廳公共區內的疏散指示標志應采用電光源型,并應設置在柱面或墻面上。標志的上邊緣距地面不應大于lm,間距不應大于20m或不應超過二跨柱間距。宜在相對應位置吊頂下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其下邊緣距地面不應小于2.2m。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4.采用水力壓接技術將預制的管段在事先開挖的基槽內逐節連接起來,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的隧道施工方法稱為( )。
A.沉管法
B.盾構法
C.鉆爆法
D.明挖法
【答案】A
【解析】沉管法:采用水力壓接技術將預制的管段在事先開挖的基槽內逐節連接起來,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25.長隧道的隧道長度L為( ),斷面面積F為( )。
A.L>3000m,F>100m2
B.1000m
【答案】B
【解析】依據隧道的建設規模大小是區分隧道類型的主要分類方法,以所建隧道長度和斷面面積兩項指標來衡量。隧道分類見表B。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6.隧道火災最為典型的災害后果是( )。
A.人員傷亡
B.直接經濟損失
C.間接損失
D.次生災害
【答案】D
【解析】隧道火災引發次生災害是隧道火災最為典型的災害后果。通常,隧道火災發生后會引發交通事故、爆炸、人員中毒等次生災害。一方面會助長火災的擴大蔓延,加重火災危害性后果;另一方面,會打破原有安全疏散、滅火救援和交通控制等秩序,增加安全疏散和滅火救援難度;第三方面,次生災害的突發性和隨機性,會對隧道內的駕乘人員和救援人員構成潛在威脅和突如其來的傷害,可見隧道火災的危害性十分嚴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27.為減少隧道內固定火災荷載,隧道內通風系統的風管及其保溫材料應采用( ),柔性接頭可采用( )。
A.不燃材料,可燃材料
B.不燃材料,難燃材料
C.難燃材料,可燃材料
D.難燃材料,易燃材料
【答案】B
【解析】為了減少隧道內固定火災荷載,隧道襯砌、附屬構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內裝修材料,除施工縫嵌封材料外均應采用不燃燒材料。通風系統的風管及其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柔性接頭可采用難燃燒材料。隧道內的燈具、緊急電話箱(亭)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的防火橋架。隧道內的電纜等應采用阻燃電纜或礦物絕緣電纜,其橋架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的防火橋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8.隧道內應采用防火墻或耐火極限不低于( )的耐火構件將隧道附屬構筑物(用房)與隧道分隔開,形成相互獨立的防火分區。
A.1.00h
B.1.50h
C.2.00h
D.3.OOh
【答案】D
【解析】隧道為狹長建筑,其防火分區按照功能分區劃分。隧道內應采用防火墻或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耐火構件將隧道附屬構筑物(用房),如輔助坑道以及專用避難疏散通道、獨立避難間等與隧道分隔開,形成相互獨立的防火分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29.隧道行車道旁的電纜溝頂部應高于路面,且不應小于( )。
A.100mm
B.150mm
C.200mm
D.300mm
【答案】C
【解析】隧道行車道旁的電纜溝,其側沿應采用不滲透液體的結構,電纜溝頂部應高于路面,且不應小于200mm。當電纜溝跨越防火分區時,應在穿越處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燒材料進行防火封堵。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30.雙層隧道上下層車道之間可以設置疏散樓梯,火災時通過疏散樓梯至另一層隧道,間距一般取( )左右。
A.50m
B.100m
C.150m
D.200m
【答案】B
31.采暖管道穿過可燃構件,當管道溫度大于100℃時,管道與可燃構件之間的距離不小于( )。
A.50mm
B.70mm
C.100mm
D.150mm
【答案】C
【解析】采暖管道穿過可燃構件時,要用不燃燒材料隔開絕熱;或根據管道外壁的溫度,使管道與可燃構件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當管道溫度大于100℃時,距離不小于100mm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熱;當溫度小于或等于100℃時,距離不小于50mm。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32.通風空調系統中排除、輸送溫度超過80℃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與可燃或難燃物體之間應保持不小于( )的間隙。
A.50mm
B.100mm
C.150mm
D.300mm
【答案】C
【解析】排除、輸送溫度超過80℃的空氣或其他氣體以及容易起火的碎屑的管道,與可燃或難燃物體之間應保持不小于150mm的間隙,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不燃材料隔熱,以防止填塞物與構件因受這些高溫管道的影響而導致火災。當管道互為上下布置時,表面溫度較高者應布置在上面。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33.油浸變壓器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 )。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答案】B
【解析】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的要求,油浸變壓器室、高壓配電裝置室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34.建筑內部的變形縫兩側的基層應采用( )材料,表面裝修應采用不低于( )的裝修材料。
A.A級.B1級
B.A級,B2級
C.B1級,B2
D.A級,B3級
【答案】A
【解析】建筑內部的變形縫(包括沉降縫、溫度伸縮縫、抗震縫等)兩側的基層應采用A級材料,表面裝修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35.每個防火分區內消防電梯不應少于( )。
A.1臺
B.2臺
C.3臺
D.4臺
【答案】A
【解析】消防電梯應分別設置在不同防火分區內,且每個防火分區不應少于1臺。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36.直升機停機坪為圓形和方形平面時,起降區的直徑或邊長應等于直升機機翼直徑的( )。
A.1.5倍
B.2.0倍
C.2.5倍
D.3.0倍
【答案】A
【解析】起降區面積的大小。當采用圓形與方形平面的停機坪時,其直徑或邊長尺寸應等于直升機機翼直徑的1.5倍;當采用矩形平面時,其短邊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機的長度。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37.消防救援場地的最小操作場地長度和寬度不宜小于( )。
A.10m×6m
B.10m×8m
C.15m×6m
D.15m×8m
【答案】D
【解析】消防登高場地應結合消防車道設置。考慮到舉高車的支腿橫向跨距不超過6m,同時考慮普通車(寬度為2.5m)的交會以及消防隊員攜帶滅火器具的通行,一般以10m為宜。根據登高車的車長l5m以及車道的寬度,最小操作場地長度和寬度不宜小于15m×8m。對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操作場地的長度和寬度分別不應小于15m,且場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38.疏散走道的設置要求不正確的是( )。
A.走道應簡捷,并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誘導燈
B.盡量避免設置袋形走道
C.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乙級防火門
D.在1.8m高度內不宜設置管道、門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答案】C
【解析】疏散走道的布置應滿足以下要求:①走道應簡捷,并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和誘導燈。②在1.8m高度內不宜設置管道、門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③盡量避免設置袋形走道。④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區處應設置常開甲級防火門。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39.車庫的通風空調系統的設計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設置通風系統的汽車庫,其通風系統可與其他建筑的通風系統混設
B.風管的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穿過防火墻的風管,其位于防火墻兩側各2m范圍內的保溫材料應為不燃材料
C.噴漆間、蓄電池間均應設置獨立的排氣系統,乙炔站的通風系統設計應按現行國家標準《乙炔站設計規范》(GB 50031--1991)的規定執行
D.風管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應穿過防火墻、防火隔墻,當必須穿過時,除應采用不燃材料將孔洞周圍的空隙緊密填塞外,還應在穿過處設置防火閥。防火閥的動作溫度宜為70℃
【答案】A
【解析】車庫的通風、空調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①設置通風系統的汽車庫,其通風系統應獨立設置,不應和其他建筑的通風系統混設,以防止積聚油蒸氣而引起爆炸事故。②噴漆間、蓄電池間均應設置獨立的排氣系統,乙炔站的通風系統設計應按現行國家標準《乙炔站設計規范》(GB 50031—1991)的規定執行。③風管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應穿過防火墻、防火隔墻,當必須穿過時,除應采用不燃材料將孔洞周圍的空隙緊密填塞外,還應在穿過處設置防火閥。防火閥的動作溫度宜為70℃。④風管的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穿過防火墻的風管,其位于防火墻兩側各2m范圍內的保溫材料應為不燃材料。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39.用以接收、顯示和傳遞火災報警信號,并能發出控制信號和具有其他輔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設備稱為( )。
A.火災警報裝置
B.火災報警按鈕
C.火災探測器
D.火災報警裝置
【答案】D
【解析】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用以接收、顯示和傳遞火災報警信號,并能發出控制信號和具有其他輔助功能的控制指示設備稱為火災報警裝置。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0.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適用于僅需要報警,不需要聯動自動消防設備的保護對象的報警系統是( )。
A.火災探測報警系統
B.區域報警系統
C.集中報警系統
D.控制中心報警系統
【答案】B
【解析】區域報警系統適用于僅需要報警,不需要聯動自動消防設備的保護對象。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41.響應某一連續路線附近的火災特征參數的火災探測器是( )。
A.點型火災探測器
B.可復位探測器
C.可拆卸探測器
D.線型火災探測器
【答案】D
【解析】參見《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第265頁:線型火災探測器:響應某一連續路線附近的火災特征參數的探測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2.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產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很少或沒有火焰輻射的場所,應選用的火災探測器是( )。
A.感溫火災探測器
B.感煙火災探測器
C.火焰探測器
D.氣體火災探測器
【答案】B
【解析】對火災初期有陰燃階段,產生大量的煙和少量的熱,很少或沒有火焰輻射的場所,應選擇感煙火災探測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43.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 )。
A.10m
B.15m
C.20m
D.30m
【答案】D
【解析】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4.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避難層(間)應設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其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避難層(間)地面面積的( )。
A.2%
B.3%
C.4%
D.5%
【答案】A
【解析】參見《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第296頁采用自然通風方式的避難層(間)應設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其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避難層(間)地面面積的2%,且每個朝向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2.00m2。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45.排煙窗設置在外墻上時,應在儲煙倉以內或室內凈高度的( )以上。
A.1/2
B.1/3
C.1/4
D.1/5
【答案】A
【解析】排煙窗應設置在排煙區域的頂部或外墻,當設置在外墻上時,排煙窗應在儲煙倉以內或室內凈高度的1/2以上,并應沿火災煙氣的氣流方向開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46.發生火災時,高層建筑內四個安全區進行機械加壓送風的壓力比較正確的是( )。
A.防煙樓梯問壓力>走道壓力>前室壓力>房間壓力
B.防煙樓梯間壓力>房間壓力>走道壓力>前室壓力
C.防煙樓梯間壓力>前室壓力>走道壓力>房間壓力
D.防煙樓梯間壓力>走道壓力>房間壓力>前室壓力
【答案】C
【解析】機械加壓送風方式是通過送風機所產生的氣體流動和壓力差來控制煙氣流動的,即在建筑內發生火災時,對著火區以外的有關區域進行送風加壓,使其保持一定正壓,以防止煙氣侵入的防煙方式。為保證疏散通道不受煙氣侵害以及使人員安全疏散,發生火災時,從安全性的角度出發,高層建筑內可分為四個安全區:第一類安全區為防煙樓梯間、避難層;第二類安全區為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類安全區為走道;第四類安全區為房間。依據上述原則,加壓送風時應使防煙樓梯問壓力>前室壓力>走道壓力>房間壓力,同時還要保證各部分之間的壓差不要過大,以免造成開門困難影響疏散。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47.人防工程中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的部位是( )。
A.甲、乙類生產車間
B.電影放映間、舞臺
C.總長度大于15m的疏散走道
D.建筑面積小于50m2,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大廳
【答案】B
【解析】人防工程下列部位應設置機械排煙設施:①建筑面積大于50m2,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的房間、大廳;②丙、丁類生產車間;③總長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④電影放映間、舞臺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48.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路徑、消防設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燈具是( )。
A.消防應急照明標志燈具
B.消防應急照明標志復合燈具
C.持續型消防應急燈具
D.消防應急標志燈具
【答案】D
【解析】消防應急標志燈具是用于指示疏散出口、疏散路徑、消防設施位置等重要信息的燈具,一般均用圖形加以標示,有時會有輔助的文字信息。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49.系統連接的消防應急燈具均為自帶電源型,燈具內部自帶蓄電池,但是消防應急燈具的應急轉換由應急照明控制器控制的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是( )。
A.自帶電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統
B.自帶電源集中控制型系統
C.集中電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統
D.集中電源集中控制型系統
【答案】B
【解析】自帶電源集中控制型系統連接的消防應急燈具均為自帶電源型,燈具內部自帶蓄電池,但是消防應急燈具的應急轉換由應急照明控制器控制。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50.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的應急轉換時間不應大于( ),高危險區域的應急轉換時間不應大于( )。
A.10s.0.5s
B.10s,0.25s
C.5s,0.25s
D.5s,0.5s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