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綜合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燃燒生成氣體一般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A.氧氣
B.一氧化碳
C.氮氣
D.氨氣
【答案】B
【解析】大部分可燃物屬于有機化合物,它們主要由碳、氫、氧、氮、硫、磷等元素組成,燃燒生成的氣體一般有一氧化碳、氰化氫、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氫、二氧化硫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對于t2火災的類型,國際標準《火災安全工程第4部分:設定火災場景和設定火災的選擇》(IS0/TS l6733),根據火災增長系數a的值,定義了4種標準t2火災: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它們分別在一定時間內可達到1MW的火災規模,其中中速火達到1MW的火災規模所需時間為( )。
A.600s
B.300s
C.150s
D.75s
【答案】B
【解析】t2模型描述火災過程中火源熱釋放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當不考慮火災的初期點燃過程時,可用公式Q=at2表示,其中Q為火源熱釋放速率,kw;a為火災發展系數,a=Q。/t2,kW/S2;t為火災的發展時間,s;to為火源熱釋放速率Q0=1MW時所需要的時間,S。根據火災發展系數a,火災發展階段可分為極快、快速、中速和慢速四種類型,表l給出了火災發展系數僅與美國消防協會標準中示例材料的對應關系。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3.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引起物質持續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 )。
A.沸點
B.閃點
C.燃點
D.自然點
【答案】C
【解析】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應用外部熱源使物質表面起火并持續燃燒一定時間所需的最低溫度,稱為燃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4.下列屬于引火源的是( )。
A.電火花
B.紙
C.空氣
D.煤炭
【答案】A
【解析】凡是能引起物質燃燒的點燃能源,統稱為引火源。電弧、電火花是指電氣設備、電氣線路、電氣開關及漏電打火,電話、手機等通信工具火花,靜電火花(物體靜電放電、人體衣物靜電打火、人體積聚靜電對物體放電打火)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5.生產和儲存火災危險性為甲類的氣體,其爆炸下限為( )。
A.<10%
B.>10%
C.≤l0%
D.≥l0%
【答案】A
【解析】實際應用中,通常將爆炸下限<10%的氣體歸為甲類火險物質,爆炸下限≥10%的氣體歸為乙類火險物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6.可燃液體表面的蒸氣與空氣形成可燃氣體,遇到引火源時,產生一閃即滅的現象稱為( )。
A.自燃
B.閃燃
C.爆炸
D.蒸發
【答案】B
【解析】閃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體(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體,如石蠟、樟腦、萘等)揮發出來的蒸氣分子與空氣混合后,達到一定的濃度時,遇引火源產生一閃即滅的現象。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7.下列屬于B類火災的是( )。
A.天然氣火災
B.木材火災
C.汽油火災
D.變壓器火災
【答案】C
【解析】B類火災:液體或可熔化固體物質火災。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等火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8.陰燃是( )燃燒的一種燃燒形式。
A.氣體
B.液體
C.固體
D.氣體、液體、固體
【答案】C
【解析】可燃固體在空氣不流通、加熱溫度較低、分解出的可燃揮發成分較少或逸散較快、含水分較多等條件下,往往發生只冒煙而無火焰的燃燒現象,這就是熏煙燃燒,又稱陰燃。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9.粉塵爆炸的最大特點是( )。
A.較大壓力持續時問較短
B.連續性爆炸
C.爆炸所需點火能量小
D.爆炸壓力上升較快
【答案】B
【解析】連續性爆炸是粉塵爆炸的最大特點,因初始爆炸將沉積粉塵揚起,在新的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10.生產和儲存火災危險性為甲類的液體,其閃點為( )。
A.<28℃
B.≤28℃
C.>28℃
D.≥280C
【答案】A
【解析】實際應用中,通常將閃點<28℃的液體歸為甲類火險物質,將閃點≥28℃且<60℃的液體歸為乙類火險物質,將閃點≥60℃的液體歸為丙類火險物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11.若采用冷卻滅火,對于汽油燃燒,將其冷卻到( )之下時,燃燒就可能會中止。
A.燃點
B.自燃點
C.0℃
D.閃點
【答案】D
【解析】對于可燃固體,將其冷卻在燃點以下;對于可燃液體,將其冷卻在閃點以下,燃燒反應就可能會中止。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2.木材燃燒屬于( )。
A.蒸發燃燒
B.表面燃燒
C.分解燃燒
D.熏煙燃燒
【答案】C
【解析】可燃固體,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鈣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熱時,先發生熱分解,隨后分解出的可燃揮發成分與氧發生燃燒反應,這種形式的燃燒一般稱為分解燃燒。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3.窒息滅火的滅火機理是( )。
A.降低溫度
B.降低燃點
C.減少可燃物
D.降低氧濃度
【答案】D
【解析】可燃物的燃燒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濃度以上才能進行,低于最低氧濃度,燃燒不能進行,火災即被撲滅。一般氧濃度低于15%時,就不能維持燃燒。在著火場所內,可以通過灌注不燃氣體,如二氧化碳、氮氣、蒸汽等,來降低空間的氧濃度,從而達到窒息滅火。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4.下列屬于不完全燃燒產物的是( )。
A.CO
B.C02
C.H20
D.S02
【答案】A
【解析】完全燃燒產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02(氣)、H被氧化生成的H20(液)、S被氧化生成的S02(氣)等。而C0、NH3、醇類、醛類、醚類等是不完全燃燒產物。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15.某建筑發生火災,造成15人死亡,60人重傷,直接財產損失達8000萬元,該火災屬于( )。
A.特別重大火災
B.重大火災
C.較大火災
D.一般火災
【答案】B
【解析】重大火災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財產損失的火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16.統計資料表明,火災中死亡的人大約75%屬于( )。
A.直接燒死
B.煙氣窒息致死
C.跳樓或驚嚇致死
D.吸入毒性氣體致死
【答案】D
【解析】統計資料表明,火災中死亡人員中的大約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氣體而致死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7.( )是衡量液體火災危險性大小的重要參數。
A.自燃點
B.燃點
C.閃點
D.氧指數
【答案】C
【解析】閃點是可燃性液體性質的主要標志之一,是衡量液體火災危險性大小的重要參數。閃點越低,火災危險性越大,反之則越小。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18.沒有熄滅的煙頭溫度可達( ),它超過了棉、麻、毛織物、紙張等可燃物的燃點,若亂扔煙頭接觸到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燒,甚至釀成火災。
A.700℃
B.300℃
C.2000C
D.800℃
【答案】D
【解析】煙蒂和點燃煙后未熄滅的火柴梗溫度可達到800℃,能引起許多可燃物質燃燒,在起火原因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19.下列屬于蒸發燃燒的是( )。
A.焦炭的燃燒
B.瀝青的燃燒
C.煤的燃燒
D.鐵的燃燒
【答案】B
【解析】硫、磷、鉀、鈉、蠟燭、松香、瀝青等可燃固體,在受到火源加熱時,先熔融蒸發,隨后蒸氣與氧氣發生燃燒反應,這種形式的燃燒一般稱為蒸發燃燒。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0.影響初期火災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熱傳導
B.熱對流
C.熱輻射
D.熱交換
【答案】B
【解析】熱對流又稱對流,是指流體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位移,冷熱流體相互摻混引起熱量傳遞的方式。所以熱對流中熱量的傳遞與流體流動有密切的關系。當然,由于流體中存在溫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導熱現象,但導熱在整個傳熱中處于次要地位。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1.紙張火災屬于( )。
A.A類火災
B.B類火災
C.C類火災
D.D類火災
【答案】A
【解析】A類火災:固體物質火災。這種物質通常具有有機物性質,一般在燃燒時能產生灼熱的余燼。例如,木材、棉、毛、麻、紙張火災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22.易于自燃的下列物質中屬于發火物質的是( )。
A.油紙
B.潮濕的棉花
C.白磷
D.賽璐珞碎屑
【答案】C
【解析】發火物質是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與空氣接觸,在不到5min內便燃燒的物質,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體和固體),如白磷、三氯化鈦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3.液化氣鋼瓶受熱爆炸屬于( )。
A.化學爆炸
B.氣體爆炸
C.物理爆炸
D.蒸氣爆炸
【答案】C
【解析】物質因狀態變化導致壓力發生突變而形成的爆炸稱為物理爆炸。物理爆柞的特點是前后物質的化學成分均不改變。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4.引燃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的火源能量越大,爆炸極限( )。
A.上下限之間范圍越小
B.上下限之間范圍越大
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
【答案】B
【解析】引燃可燃混氣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氣的爆炸極限范圍越寬,爆炸危險性越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25.下列可能發生轟燃的是( )。
A.橡膠
B.蠟燭
C.聚氨酯
D.塑料
【答案】C
【解析】轟燃是指可燃固體由于受熱分解或不完全燃燒析出可燃氣體,當其以適當比例與空氣混合后再遇火源時,發生的爆炸式預混燃燒。例如,能析出一氧化碳的賽璐珞、能析出氰化氫的聚氨酯等,在大量堆積燃燒時,常會產生轟燃現象。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26.( )主要是靠冷卻作用滅火。
A.干粉滅火劑
B.砂土
C.鹵代烷滅火劑
D.水
【答案】D
【解析】用水撲滅一般固體物質引起的火災,主要是通過冷卻作用來實現的,水具有較大的比熱容和很高的汽化熱,冷卻性能很好。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27.物質在無外界引火源條件下,由于其本身內部所發生的( )變化而產生熱量并積蓄,使溫度不斷上升,自然燃燒起來的現象稱為自燃。
A.物理、化學
B.物理、生物
C.化學、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學
【答案】D
【解析】可燃物質在沒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熱或自身發熱并蓄熱所產生的自然燃燒,稱為自燃。即物質在無外界引火源條件下,由于其本身內部所發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學變化而產生熱量并積蓄,使溫度不斷上升,自然燃燒起來的現象。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28.高聚物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 )等有害氣體,威脅火場人員的生命安全。
A.碳、氫、硫的氧化物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氣、甲酸及某些可燃氣體
D.氯化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高聚物在燃燒(或分解)過程中,會產生C0、N0x(氮氧化物)、HCl、HF、S02及COCl2(光氣)等有害氣體,對火場人員的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29.熱輻射是以( )形式傳遞熱量的。
A.光波
B.電磁波
C.介質流動
D.物體接觸
【答案】B
【解析】輻射是物體通過電磁波來傳遞能量的方式。熱輻射是因熱的原因而發出輻射能的現象。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30.燃燒通常伴有( )現象。
A.火焰、發光
B.發光、發煙
C.火焰、發煙
D.火焰、發光和(或)發煙
【答案】D
【解析】燃燒,是指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和(或)發煙現象。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31.煙氣在建筑物內沿垂直方向流動時,流速通常為( )。
A.0.3m/s
B.0.5~0.8m/s
C.1~5m/s
D.6m/s
【答案】C
【解析】煙氣在垂直方向的擴散流動速度較大,通常為1~5 m/s。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32.爆炸性混合物在不同濃度時發生爆炸所產生的壓力和放出的熱量不同,當( )時,爆炸放出的熱量最多,產生的壓力最大。
A.處于爆炸濃度上限
B.處于爆炸濃度下限
C.可燃物質的濃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學計量濃度
I).可燃物質的濃度遠遠超過化學計量濃度
【答案】C
【解析】當混合物中可燃物質的濃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學計量濃度時,可燃物質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充分反應,所以爆炸放出的熱量最多,產生的壓力最大。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
33.液體在燃燒過程中,不是液體本身在燃燒,而是液體受熱時先蒸發為蒸氣,蒸氣受熱后再發生( ),溫度達到燃點再燃燒。
A.裂變
B.分解、氧化
C.鏈引發
D.鏈傳遞
【答案】B
【解析】易燃、可燃液體在燃燒過程中,并不是液體本身在燃燒,而是液體受熱時蒸發出來的液體蒸氣被分解、氧化達到燃點而燃燒,即蒸發燃燒。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34.可燃物質燃燒中,燃燒速率最快的是( )。
A.氣體
B.液體
C.膠體
D.固體
【答案】A
【解析】可燃氣體的燃燒不需像固體、液體那樣經熔化、蒸發過程,其所需熱量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將氣體加熱到燃點,因此容易燃燒且燃燒速度快。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35.下列屬于機械火源的是( )。
A.撞擊、摩擦
B.電火花
C.日光照射
D.明火
【答案】A
【解析】撞擊、摩擦產生火花,如機器上轉動部分的摩擦,鐵器的互相撞擊或鐵制工具打擊混凝土地面,帶壓管道或鐵制容器的開裂等,都可能產生高溫或火花,成為爆炸的起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
36.以下不屬于二級氧化性物質的是( )。
A.亞硝酸鈉
B.氧化銀
C.重鉻酸鈉
D.過氧化鈉
【答案】D
【解析】一級主要是堿金屬或堿土金屬的過氧化物和鹽類,如過氧化鈉、高氯酸鈉、硝酸鉀、高錳酸鉀等。除一級外的所有無機氧化劑均為二級氧化性物質,如亞硝酸鈉、亞氯酸鈉、連二硫酸鈉、重鉻酸鈉、氧化銀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37.建筑火災中熱傳播的途徑不包括( )。
A.熱感應
B.熱傳導
C.熱對流
D.熱輻射
【答案】A
【解析】熱量傳遞有3種基本方式,即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建筑火災中,燃燒物質所放出的熱能,通常是以上述3種方式來傳播,并影響火勢蔓延擴大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