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網校教研團隊2023年編制更新一級消防工程師近5年(2022年-2018年)歷年真題考點總結,旨在幫助考生快速掌握歷年重難點,探究歷年常考點把握出題規律。考生可以微信掃描下圖二維碼免費下載近5年真題考點完整文檔進行學習。

精品資料區-【第36批:一消歷年考情分析/真題考點歸納】
2023版一級消防工程師歷年真題考點——防煙系統
考點:防煙系統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煙樓梯間、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2、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煙樓梯間、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與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電梯前室應采用自然通風系統;當不能設置自然通風系統時,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防煙系統的選擇,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獨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樓梯間可不設置防煙系統:采用全敞開的陽臺或凹廊;設有兩個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且獨立前室兩個外窗面積分別不小于2.0㎡ ,合用前室兩個外窗面積分別不小于3.0㎡。
2)當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口設置在前室的頂部或正對前室入口的墻面時,樓梯間可采用自然通風系統;當機械加壓送風口未設置在前室的頂部或正對前室入口的墻面時,樓梯間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3)當防煙樓梯間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風時,不具備自然通風條件的裙房的獨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其送風口設置在前室的頂部或正對前室入口的墻面上。
3、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煙樓梯間前室及消防電梯前室,當無自然通風條件或自然通風不符合要求時,應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4、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業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當采用獨立前室且其僅有一個門與走道或房間相通時,可僅在樓梯間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當獨立前室有多個門時,樓梯間、獨立前室應分別獨立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2)對于采用合用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當樓梯間和前室均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時,樓梯間、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分別獨立設置;
3)對于在梯段之間采用防火隔墻隔開的剪刀樓梯間,當樓梯間和前室(包括共用前室和合用前室)均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時,每個樓梯間、共用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均應分別獨立設置;
5、封閉樓梯間應采用自然通風系統,不能滿足自然通風條件的封閉樓梯間,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當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閉樓梯間不與地上樓梯間共用且地下僅為一層時,可不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但首層應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1.2㎡的可開啟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門。
6、避難走道應在其前室及避難走道分別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但下列情況可僅在前室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避難走道一端設置安全出口,且總長度小于30m;避難走道兩端設置安全出口,且總長度小于60m。
7、自然通風系統及其組件的設置
(1)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防煙的防煙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應具有面積大于或等于2.0㎡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共用前室和合用前室應具有面積大于或等于3.0㎡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
(2)采用自然通風方式防煙的避難層中的避難區,應具有不同朝向的可開啟外窗或開口,其可開啟有效面積應大于或等于避難區地面面積的2%,且每個朝向的面積均應大于或等于2.0㎡。避難間應至少有一側外墻具有可開啟外窗,其可開啟有效面積應大于或等于該避難間地面面積的2%,并應大于或等于2.0㎡。
(3)可開啟外窗應方便開啟,設置在高處不便于直接開啟的可開啟外窗應在距地面高度為1.3~1 .5m 的位置設置手動開啟裝置。
8、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及其組件的設置
(1)對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中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其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應豎向分段獨立設置,且每段的系統服務高度不應大于100m。
(2)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建筑,當樓梯間設置加壓送風井(管)道確有困難時,樓梯間可采用直灌式加壓送風系統。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層建筑,應采用樓梯間多點部位送風的方式,送風口之間距離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加壓送風口不宜設在影響人員疏散的位置。
(3)當地下室、半地下室樓梯間與地上部分樓梯間均需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時,應分別獨立設置。當受建筑條件限制且地下部分為汽車庫或設備用房時,地下部分可與地上部分的樓梯間共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但應分別計算地上、地下的加壓送風量,相加后作為共用加壓送風系統風量,且應采取有效措施以滿足地上、地下的送風量的要求。
(4)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避難層(間),尚應在外墻設置可開啟外窗,其有效面積不應小于該避難層(間)地面面積的1%。
9、機械加壓送風機:送風機的進風口宜設在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下部。送風機的進風口不應與排煙風機的出風口設在同一面上。當必須設在同一面時,送風機的進風口與排煙風機的出風口應分開布置,且豎向布置時,送風機的進風口應設置在排煙風機出風口的下方,其兩者邊緣最小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水平布置時,兩者邊緣最小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
10、加壓送風口:除直灌式送風方式外,樓梯間宜每隔2~3層設一個常開式百葉送風口,前室應每層設置一個常閉式加壓送風口,并應設置手動開啟裝置。送風口的風速不宜大于7m/s。送風口不宜設置在被門擋住的位置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場所不應設置百葉窗,不宜設置可開啟外窗。
11、送風管道:送風井(管)道應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不應采用土建井道。豎向設置的送風管道應獨立設置在管道井內。當確有困難時,未設置在管道井內或與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風管道,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O0h。水平設置的送風管道,當設置在吊頂內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0.50h。當未設置在吊頂內時,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
12、前室、合用前室、封閉避難層(間)、封閉樓梯間與疏散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25Pa~30Pa;防煙樓梯間與疏散走道之間的壓差應為40Pa~50Pa。
13、機械加壓送風系統的設計計算
(1)封閉避難層(間)、避難走道的機械加壓送風量應按避難層(間)、避難走道凈面積每平方米不少于30m3/h計算。
(2)加壓送風機的公稱風量,在計算風壓條件下不應小于計算所需風量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