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貨幣本質
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2、貨幣的職能
價值尺度 | 可以是觀念形態的貨幣 |
流通手段 | 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需要具有十足價值,可以用符號代替 |
貯藏手段 | 必須是現實的、足值的貨幣 |
支付手段 | / |
世界貨幣 | 國際支付手段、一般購買手段、社會財富的轉移手段 |
定義 | 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各階層(個人、企業單位、政府)愿意以貨幣形式持有財產的需要,或社會各階層對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手段的貨幣需求。 |
影響因素 | ①收入水平:正比 ②利率水平:反比 ③社會商品可供量、物價水平、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規律公式為:M=PQ/V(M代表貨幣需求量;P代表物價水平;Q代表社會商品可供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與物價水平和社會商品可供量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④信用制度發達程度:支付結算減少使貨幣需求降低。 ⑤匯率:本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對外幣需求增加,對本國貨幣需求減少。 ⑥公眾的預期和偏好:預期物價水平上升,貨幣貶值時,減少貨幣持有,則貨幣需求減少。人們偏好貨幣,則貨幣需求增加,人們偏好其他金融資產,則貨幣需求減少。 ⑦其他因素:包括人口數量、人口密集程度、經濟結構、社會分工、交通通訊等技術狀況。 |
定義 | 一國在某一時點上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量,是一個存量概念。包括現金、存款、商業票據、可流通轉讓的金融債券、政府債券等。 |
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 | ①M0:流通中現金 ②M1:狹義貨幣:現實購買力。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③M2: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托類存款 反映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即廣義貨幣。 注:M2-M1,為準貨幣,是潛在購買力。 ④M3: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 |
存款創造 | 商業銀行創造信用貨幣:通過創造派生存款形成 ①原始存款:客戶以現金存入銀行形成的存款 ②派生存款:銀行用轉賬方式發放貸款、貼現和投資時創造的存款/原始存款時派生存款創造的基礎,而派生存款時信用擴張的條件 ③貨幣乘數: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 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的作用而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 |
貨幣乘數的影響因素 | ①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d):反比 ②現金漏損率(c):反比:如果在存款派生過程中,出現現金漏損,使銀行系統的存款準備金減少,派生倍數也必然縮小,銀行創造存款的能力下降。 ③超額準備金率(e):反比:留有的超額準備金越多,用于貸款的部分就越少,使銀行創造存款的能力削弱。 ④定期存款的存款準備金率(rt):反比:當企業持有的活期存款轉化為定期存款時,銀行對定期存款也要按一定的法定準備金率(rt)提留準備金。 |
銀行從業內容多、雜、細,學習起來非常枯燥,理論知識多,對于第一次考銀行從業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建議報考考生可以系統學習,抓準重難點,省時省力,爭取一舉通過>>
:吃透教材
教材精講班:新教材知識點詳解,系統了解考試
真題考點班:以整體將考點,掌握真題考試應用
:鞏固考點
沖刺串講班:考點框架梳理串講,針對性鞏固鎖分
專項班:計算題專項講解,提升計算題正確率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qyl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