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冶煉安全真題精編:案例七
某鋼鐵聯合企業主要設備有2600 m3高爐一座(1號高爐),1280 m3高爐一座(2號高爐),110 t轉爐三座,15×104 m3高爐煤氣柜兩座(工作壓力為8~10 kPa,工作溫度為35℃),10×104 m3轉爐煤氣柜一座(工作壓力為3 kPa,工作溫度為60℃)。當地大氣壓101.13 kPa。已知標準條件下(25℃,l個大氣壓),高爐煤氣的密度為ρ高爐=1.30 kg/m3,轉爐煤氣的密度為ρ轉爐=1.35 kg/m3。
2018年4月,該鋼鐵聯合企業啟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復評工作。評審人員對照冶金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相關標準,對該企業煉鐵、煉鋼、煤氣3個單元設備設施進行現場核查,發現:
(1)煉鐵單元,2號高爐出鐵口平臺附近設置的水龍頭漏水致使其下小坑積水,爐前工勞動防護用品穿戴不齊全;2號高爐操作室內CO報警器送檢中,現場未見其他報警器;2號高爐風口平臺CO報警器故障失效。
(2)煉鋼單元,1號轉爐吊運爐渣的起重機使用非固定龍門鉤;煉鋼中控室面對轉爐方向設置有普通玻璃觀察窗;在鋼包吊運線路上設置有員工休息室;冶金鑄造起重機吊運鋼水過程中人員在下方行走。
(3)煤氣單元,高爐煤氣柜未設置活塞傾斜度檢測裝置;轉爐煤氣柜前未設置氧含量分析儀;通往煉鋼的焦爐煤氣支管引接處未設置隔斷裝置;高爐煤氣管道部分冷凝物排水器連接管僅設置一道閥門。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分別列出煉鐵、煉鋼、煤氣3個單元存在的重大隱患和一般隱患。
2.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計算轉爐煤氣柜最大煤氣儲存量并判斷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3.列出2號高爐風口平臺安全檢查要點。
4.根據《冶金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煉鐵)》的第6要素,列出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設備設施管理”要點。
5.根據《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l6號),列出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應包括的內容。
1.煉鐵、煉鋼、煤氣3個單元存在的重大隱患和一般隱患:
(1)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鐵水、鋼水與液渣吊運影響的范圍內。
(2)吊運鐵水、鋼水與液渣起重機不符合冶金起重機的相關要求;煉鋼廠在吊運重罐鐵水、鋼水或液渣時,未使用固定式龍門鉤的鑄造起重機,龍門鉤橫梁、耳軸銷、吊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整改。
(3)盛裝鐵水、鋼水與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按國家標準規定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
(4)冶煉、熔煉、精煉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熔體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積水,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金屬鑄造、連鑄、澆鑄流程未設置鐵水罐、鋼水罐、溢流槽、中間溢流罐等高溫熔融金屬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
(5)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
(6)氧槍等水冷元件未配置出水溫度與進出水流量差檢測、報警裝置及溫度監測,未與爐體傾動、氧氣開閉等聯鎖。
(7)煤氣柜建設在居民稠密區,未遠離大型建筑、倉庫、通信和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附屬設備設施未按防火防爆要求配置防爆型設備;柜頂未設置防雷裝置。
(8)煤氣區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員較集中的地方,未設置固定式CO監測報警裝置。
(9)高爐、轉爐、加熱爐、煤氣柜、除塵器等設施的煤氣管道未設置可靠隔離裝置和吹掃設施。
(10)煤氣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處,未設置可靠的切斷裝置;車間內各類燃氣管線,在車間入口未設置總管切斷閥。
(11)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2.轉爐煤氣柜最大煤氣儲存量:
15×104 m3×1.30 kg/m3=19.5 t
10×104 m3×1.30 kg/m3=13 t
19.5÷20+19.5÷20+13÷20=0.975+0.975+0.65=1.95
兩座高爐臨界量為1.95超過臨界量1,因此判定兩座高爐為重大危險源。
3.2號高爐風口平臺安全檢查要點:
(1)2號高爐出鐵口平臺附近設置的水龍頭漏水致使其下小坑積水。
(2)爐前工勞動防護用品穿戴不齊全。
(3)2號高爐操作室內CO報警器送檢中,現場未見其他報警器。
(4)2號高爐風口平臺CO報警器故障失效。
4.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設備設施管理”要點:
(1)建立設備設施的檢修、維護、保養管理制度。
(2)建立設備設施運行臺賬,制定檢(維)修計劃。
(3)按檢(維)修計劃定期對安全設備設施進行檢(維)修。
(4)電爐變壓器的高壓斷路器和隔離開關之間,電動無載調壓開關與斷路器之間,均應設連鎖裝置。電爐變壓器的斷路器跳閘時,應有燈光和音響信號通知操作室。
(5)煤氣區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員較集中的地方,應設置固定式CO監測報警裝置。進入煤氣區域作業的人員,應配備便攜式CO報警儀。
(6)主車間內各類燃氣管線,應架空敷設,并應在車間入口外設可靠的總管切斷裝置。
(7)油管道和氧氣管道不應敷設在同一支架上,且不應敷設在煤氣管道的同一側。氧氣與燃油管道不應共溝敷設;氧氣、乙炔、煤氣、燃油管道及其支架上不應架設動力電纜、電線(供自身專用者除外)。
(8)放散大量熱能或有害氣體的廠房,應有足夠面積的通風天窗或排氣設施。易受高溫輻射、爐渣噴濺或物體撞擊的梁柱結構、墻壁、設備等,應有隔熱、防撞措施。
5.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經費和物資的落實。
(4)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
(5)治理的時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來源: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金屬冶煉安全》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