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安全工程師金屬冶煉安全真題精編:案例三
Z氧化鋁冶煉企業采用拜耳法生產工藝,基本流程主要由礦石破碎,原礦漿制備、溶出,溶出礦漿稀釋,赤泥分離和沉降,晶種分解,母液蒸發,氫氧化鋁焙燒等工序組成。原料和產品主要有鋁土礦、石灰、液堿、煤氣、過熱蒸汽、氧化鋁等。
氧化鋁生產過程特點是工藝復雜、設備多、流程長,生產場所存在高溫、高壓等危險因素。氧化鋁溶出要使用大量堿性溶液,存在較高的堿灼傷風險。生產過程中涉及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多,主要有蒸汽緩沖器、套管換熱器、蒸發器、空壓器、壓縮空氣儲罐等。其中,溶出工序的套管換熱器外管直徑為630mm,工作溫度為295℃,工作壓力為6.3MPa,介質為氯酸鈉溶液;內管直徑為203mm,工作溫度為295℃,工作壓力為6.0MPa,介質為蒸汽。壓力容器及壓力管道易發生高壓氣體迅速膨脹并高速釋放內在能量的物理爆炸。
氧化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礦漿槽、洗滌槽、液堿槽、沉降槽、分解槽、母液槽等槽體結構尺寸最大直徑可達40m,高度超過20m,儲存物料容量大,且為高溫強堿性物料。在長期運行過程中,槽體內壁易結疤,影響正常生產,需定時停槽清理。晶種分解就是向過飽和的鋁酸鈉溶液中添加晶種、降低溫度,在不斷攪拌的情況下,使之分解、結晶析出氫氧化鋁。晶種分解的分解槽高約20m,設有銫一137液位計,在進行清理檢修作業時,放射源應入庫保管。
根據以上場景?;卮鹣铝袉栴}(共22分):
1.分析溶出工序可能發生堿灼傷的主要原因。
2.列出溶出工序套管換熱器發生物理爆炸的主要危害。
3.列出清理槽內壁結疤的安全防范要求。
4.依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簡述分解槽液位計放射源管理要求。
1.現場存在跑、冒、滴、漏現象,防護設施不完善,個體防護不到位,作業環境不良,運行壓力不穩定,清理檢修安全措施不到位。
2.主要危害如下:
(1)人員傷亡。
(2)建筑物、設備設施損壞。
(3)人員中毒窒息、燙傷。
(4)二次爆炸或燃燒。
3.清理槽內壁結疤的安全防范要求如下:
(1)制定安全施工方案,專人指揮,統一行動。
(2)先通風換氣,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
(3)嚴格實施停電掛牌。
(4)進入容器內工作至少兩人相互監護。
(5)自上而下進行清理。
(6)坑、孔、溝、池應設蓋板或圍欄。
(7)風鎬作業,休息時應將釬子拔出。
(8)電氣設備、電動工具應有良好的漏電保護裝置。
(9)檢修承壓設備前,應將壓力泄放至壓力表顯示為零。
4.分解槽液位計放射源管理要求如下:
(1)設立放射源安全和防護管理機構或專(兼)職安全和防護管理人員。
(2)健全放射源的安全防護管理規章制度、臺賬、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3)放射源應單獨存放并指定專人保管。
(4)放射源的管理和操作人員應持證上崗。
(5)放射源的使用場所應設置放射源標志和必要的防護安全聯鎖、防盜報警裝置。
(6)劃定警戒范圍,配備防護用品和監測儀器。
(7)放射源罐體應設防盜保護罩,有條件的安裝衛星定位裝置。
(8)放射源的操作人員應佩戴個人劑量計。
(9)放射源發生泄漏、污染或丟失應由專業人員處理,立即開展檢測、調查和搜尋。
來源:2020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金屬冶煉安全》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