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安全標準概述
安全標準是我國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安全生產工作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定的根據《標準化法》的規定,標準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又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安全生產標準主要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大部分是強制性標準。我國安全標準涉及面廣,從大的方面看,包括礦山安全(含煤礦和非煤礦山)、粉塵防爆、電氣及防爆、帶電作業、危險化學品、民爆物品、煙花爆竹、涂裝作業安全、交通運輸安全、機械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職業安全、個體防護裝備(原勞動防護用品)、特種設備安全等各個方面。多年來,在國務院各有關部門以及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一大批涉及安全生產方面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據初步統計,我國現有有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準涉及設計、管理、方法、技術、檢測檢驗、職業健康和個體防護用品等多個方面近1 500項。除國家標準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公安、交通、建設等有關部門還制定了大量有關安全生產的行業標準近3000項。這些安全標準的制定和頒布對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好轉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安全標準的定義和作用
(一)安全標準的定義
標準化是人類在長期生產實踐過程中逐漸摸索和創立起來的一門科學,也是一門重要的應用技術。標準和標準化從一開始就來源于人們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且一直服務于這種實踐,并不斷發展和完善。根據《標準化法》條文解釋,“標準”的含義是:對重復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簡單地說,標準是對一定范圍內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目前,這種規定最終表現為一種文件)。如古代,我國陜西省咸陽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四川省廣漢市發現的三星堆,從出土的青銅面具、人像、玉環等文物來看,選材、加工、制造等各個環節,不僅反復地、大量地出現,而且已具備技術上相當的一致性,這種統一的一致性要求其實就是標準。重復投人、重復生產、重復加工、重復出現的產品和事物才需要標準。事物具有重復出現的特征,才有制定標準的必要。標準對象就是重復性概念和重復性事物。標準的本質反映的是需求的擴大和統一。單一的產品或者單一的需求不需要標準,對同一需求的重復和無限延伸才需要標準。
依據上述解釋,安全標準是:在生產工作場所或者領域,為改善勞動條件和設施,規范生產作業行為,保護勞動者免受各種傷害,保障勞動者人身安全健康,實現安全生產的準則和依據。
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實施標準,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的過程。簡單地說,標準化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即標準化是一項活動,一個過程。標準化的目的就是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
(二)安全標準的作用
1.安全標準是安全生產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廣義講,我國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是由憲法、國家法律、國務院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標準、規章、規程和規范性文件等所構成的。在這個體系中,標準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技術性法律規定的作用。標準是法律的延伸。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技術性規定,通常體現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我國的強制性標準與國外的技術法規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F行法律法規也就此做出了明確規定。《安全生產法》第十六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第六條把廠房、作業場所和安全設施、設備、工藝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的要求,作為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標準所具有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效力,決定了安全生產標準一旦制定和發布,就必須得到尊重,必須認真貫徹實施。任何忽視安全生產標準、違背安全生產標準的現象,都是對安全生產法律的破壞和違反,都必須立即糾正,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2.安全標準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技術規范
安全生產標準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反映。優秀企業要出名牌,出人才,出效益,就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就要執行國際標準。有條件、有實力的優秀企業自訂的企業標準,甚至高于國標、行標。而不執行法定標準的企業,不僅市場競爭力無從談起,而且違法生產經營,喪失誠信準則,甚至導致重特大事故發生。一些企業安全管理滑坡,傷亡事故多發,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遵守相應的安全生產標準。有的企業標準意識淡漠,執行標準不嚴;有的企業有標不循,不按標準辦事;有的企業根本沒有安全標準,不知道有標準。因此,迫切需要通過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規范企業及其經營管理者、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行為,實現安全生產。
3.安全標準是安全監管監察和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據
安全標準是保護從業人員生命和健康的準則,凝聚了血的教訓。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在行政執法中,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認定評判,除了要依據法律、,法規,還需要依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如重大危險源的識別、重大隱患的排查、安全生產條件的認定、事故原因的分析判斷等,都需要以標準為依據。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多次要求把安全生產工作抓細、抓實、抓好。細節反映真實,細節決定成效。相對于法律法規,標準更細致,更周密。安全監管監察部門依據標準實施行政執法,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才能真正落實到位。
4.安全標準是規范市場準入的必要條件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安全發展,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故應急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展不能以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和健康為代價。與資源、環保一樣,安全是市場準入的必要條件。標準是嚴格市場準入的尺度和手段。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所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就是市場準入必須具備的資格,是必須嚴格把住的關口,是不可降低的門檻。降低安全生產標準,難免要付出血的代價。安全標準是規范安全中介服務的依據。
安全標準是指為維持生產經營活動,保障安全生產而制定頒布的一切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技術、管理等要求,包括設備、裝備、器材等標準。這類標準的范圍包括煤礦安全、非煤礦山安全、粉塵防爆、電氣及防爆、帶電作業、危險化學品安全、民爆物品安全、煙花爆竹安全、涂裝作業安全、交通運輸安全、機械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職業安全、個體防護裝備(原勞動防護用品)、特種設備安全等各個方面;標準的類型包括國家標準(GB)和行業標準(如AQ、MT、1D、JB等)。安全生產標準(AQ)的范圍包括有關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個體防護、粉塵防爆、涂裝作業等領域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標準,這類標準主要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負責組織制定,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勞動防護用品和礦山安全儀器儀表的品種、規格、質量、等級及勞動防護用品的設計、生產、檢驗、包裝、儲存、運輸、使用的安全要求。
2.為實施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而規定的有關技術術語、符號、代號、代碼、文件格式、制圖方法等通用技術語言和安全技術要求。
3.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檢測、檢驗、廢棄等方面的安全技術要求。
4.工礦商貿安全生產規程。
5.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條件。
6.應急救援的規則、規程、標準等技術規范。
7.安全評價、評估、培訓考核的標準、通則、導則、規則等技術規范。8.安全中介機構的服務規范與規則、標準。
9.規范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和行政執法的技術管理要求
10.規范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和市場準入的技術管理要求。
三、有關標準化組織
ISO、IEC和ITU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權威的三個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ISO即國際標準化組織,負責制定綜合類的國際標準,IEC即國際電工委員會,負責專門制定電工方面的國際標準,ITU即國際電信聯盟,負責制定電信方面的國際標準。
現有國際標準中由ISO制定的標準占68%,IEC占18.5%,包括ITU在內的其他22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標準占13.5%。
1946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時,我國是創始國之一。1957年,我國參加了國
際電工委員會(IEC)。1972年,國際電信聯盟恢復了我國的合法權利和席位。目前,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SAC)代表我國在IS0和IEC兩個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開展工作,信息產業部代表我國參加ITu。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授權統一管理全國的標準化工作。國務院各行業主管部、委和有關直屬機構,分設標準化管理部門,主管相應的標準化工作。已經改革成為行業協會、聯合會的原行業主管部門有的也設立了標準化機構,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委托主管標準化工作。
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一級的質量技術監督局設有標準化處,地市一級設有標準化科,分別承擔省、市兩級的標準化管理工作。此外,中央和地方還分別設有標準化技術機構和標準化協會組織。在研究、制定的工作中,還有由專家組成的國家和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前,全國性的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300多家,分技術委員會有500多家,各類標準化從業人員達10萬人。
從事安全生產方面的標準化組織有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機械安全標準技術委員會等多家。還有一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雖不是專門從事制定安全生產標準的組織,但也制定少量的安全生產方面的標準,如全國煤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除此之外,一些行業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如煤炭工業煤礦專用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也制定少量的安全生產標準。
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在對原多個標準化組織進行改革的基礎上,適應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于2006年成立,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管理的標準化組織,目前設有煤礦安全、非煤礦山安全、化學品安全、煙花爆竹安全、粉塵防爆、涂裝作業、防塵防毒等七個分技術委員會,共有193名委員和1名顧問,專門從事安全生產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四、安全生產標準的種類
安全生產標準分為基礎標準、管理標準、技術標準、方法標準和產品標準等五類。
1.基礎標準
基礎類標準主要指在安全生產領域的不同范圍內,對普遍的、廣泛通用的共性認識所作的統一規定,是在一定范圍內作為制定其他安全標準的依據和共同遵守的準則。其內容包括制定安全標準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要求、術語、符號;各項應用標準、綜合標準賴以制定的技術規定;物質的危險性和有害性的基本規定;材料的安全基本性質以及基本檢測方法等。
2.管理標準
管理類標準是指通過計劃、組織、控制、監督、檢查、評價與考核等管理活動的內容、程序、方式,使生產過程中人、物、環境各個因素處于安全受控狀態,直接服務于生產經營科學管理的準則和規定。
安全生產方面的管理標準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等標準,重大事故隱患評價方法及分級等標準,事故統計、分析等標準,安全系統工程標準,人機工程標準,以及有關激勵與懲處標準等。
3.技術標準
技術類標準是指對于生產過程中的設計、施工、操作、安裝等具體技術要求和實施程序中設立的必須符合一定安全要求以及能達到此要求的實施技術和規范的總稱。
這類標準有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煙花爆竹工廠設計安全規范、煙花爆竹勞動安全技術規程、民用爆破器材工廠設計安全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
4.方法標準
方法類標準是對各項生產過程中技術活動的方法所規定的標準。安全生產方面的方法標準主要包括兩類:一類以試驗、檢查、分析、抽樣、統計、計算、測定、作業等方法為對象制定的標準。例如:試驗方法、檢查方法、分析計法、測定方法、抽樣方法、設計規范、計算方法、工藝規程、作業指導書、生產方法、操作方法等。另一類是為合理生產優質產品,并在生產、作業、試驗、業務處理等方面為提高效率而制定的標準。
這類標準有安全帽測試方法、防護服裝機械性能材料抗刺穿性及報考撕裂性的試驗方法、安全評價通則、安全預評價導則、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安全現狀評價導則等。
5.產品標準
產品類標準是對某一具體設備、裝置、防護用品的安全要求作出規定或者對其試驗方法、檢測檢驗規則、標志、包裝、運輸、儲存等方面所做的技術規定。它是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具有約束力的技術準則,是產品生產、檢驗、驗收、使用、維護和洽談貿易的重要技術依據,對于保障安全、提高生產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產品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產品的適用范圍;②產品的品種、規格和結構形式;③產品的主要性能;④產品的試驗、檢驗方法和驗收規則;⑤產品的包裝、儲存和運輸等方面的要求。
這類標準主要是對某類產品及其安全要求作出的規定,如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煤礦用隔離式自救器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