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已結束,233網校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安全生產技術基礎》真題及答案解析,更有老師視頻解析免費觀看,點擊進入考后真題視頻講解>>
2019年中級安全工程師真題及答案:安全生產技術基礎(31-40)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233網校APP,完整版試題在線估分【點擊下載>>】
31.間接接觸觸電是在故障狀態下或外帶電的帶電體時發生的觸電。下列觸電事故中,屬于間接接觸觸電的是( )。
A.小張在帶電更換空氣開關時,由于使用改錐不規范造成觸電事故
B.小李清掃配電柜的電閘時,使用絕緣的毛刷清掃精力不集中造成觸電事故
C.小趙在配電作業時,無意中觸碰帶電導線的裸露部分發生觸電事故
D.小王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時,由于使用時間過長絕緣破壞造成觸電事故
答案:D
32.電氣防火防爆技術包括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消除可燃源、隔離和間距、爆炸危險環境接地和頻率等。”下列爆炸危險環境電氣防火燃爆技術的要求中,正確的是( )。
A.在危險空間充填清潔的空氣,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B.隔墻上與變、配電室連通的溝道、孔洞等,應使用難燃性材料嚴密封堵
C.設備的金屬部分,屬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屬結構必須分別接地
D.低壓側斷電時,應先斷開閘刀開關,再斷開電磁起動器或低壓斷路器
答案:B
解析:配電室允許通過走廊或套間與火災危險環境相通,但走廊或套間應由非燃材料制成。隔墻上與變、配電室有關的管子和溝道,孔洞、溝道應用非燃性材料嚴密堵塞。毗連變、配電室的門、窗應向外開,通向無爆炸或火災危險的環境。
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包括采取封閉式作業,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泄漏; 清理現場積塵,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積累;設計正壓室,防止爆炸性混合物侵入;采取開式作業或通風措施,稀釋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險空間充填惰性氣體或不活潑氣體,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安裝報警裝置,當混合物中危險物品的濃度達到其爆炸下限的10%時報警等。
將所有設備的金屬部分、金屬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屬結構全部接地(或接零),并連接成連續整體。
發生火災后高壓應先斷開斷路器,后斷開隔離開關,低壓應先斷開電磁起動器或低壓斷路器,后斷開閘刀開關。
33.毒性危險化學品通過一定途徑進入人體,在體內積蓄到一定劑量后,就會表現出中毒癥狀。毒性危險化學品通常進入人體的途徑是( )。
A.呼吸道、皮膚、消化道
B.呼吸道、口腔、消化道
C.皮膚、口腔、消化道
D.口腔、鼻腔、呼吸道
答案:A
解析:毒性危險化學品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人體。在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主要經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有時也可經消化道進入。
34.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應具有探測、報警。聯動、滅火、減災等功能,國內外有關標準規范都對建筑中安裝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作了規定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 GB50116 ),該標準不適用于()。
A.工礦企業的要害部門
B.高層賓館、飯店、商場等場所
C.生產和儲存火藥、炸藥的場所
D.行政事業單位、大型綜合樓等場所
答案:C
解析: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一種用來保護生命與財產安全的技術設施 。 理論上講,除某些特殊場所如生產和儲存火藥、炸藥、彈藥、火工品等場所外,其余場所應該都能適用。由于建筑,特別是工業與民用建筑,是人類的主要生產和生活場所,因而也就成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基本保護對象。 從實際情況看,國內外有關標準規范都對建筑中安裝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作了規定,我國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明確規定:“本規范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構筑物中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不適用于生產和貯存火藥、炸藥、彈藥、火工品等場所設置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p>
35.起重機械吊運的準備工作和安全檢查是保證起重機械安全作業的關鍵,下列起重機械吊運作業安全要求中,錯誤的是( )
A.流動式起重機械應將支撐地面夯實墊平,支撐應牢固可靠
B.開機作業前,應確認所有控制器都置于零位
C.大型構件吊運前需編制作業方案,必要時報請有關部門審查批準
D.不允許用兩臺起重機吊運同一重物
答案:D
解析:開機作業前,應確認處于安全狀態方可開機:所有控制器是否置于零位;起重機上和作業區內是否有無關人員,作業人員是否撤離到安全區;起重機運行范圍內是否有未清除的障礙物;起重機與其他設備或固定建筑物的最小距離是否在0.5m以上;電源斷路裝置是否加鎖或有警示標牌;流動式起重機是否按要求平整好場地,支腳是否牢固可靠。
對于大型、重要的物件的吊運或多臺起重機共同作業的吊裝,事先要在有關人員參與下,由指揮、起重機司機和司索工共同討論,編制作業方案,必要時報請有關部門審查批準。
用兩臺或多臺起重機吊運同一重物時,每臺起重機都不得超載。吊運過程應保持鋼絲繩垂直,保持運行同步。吊運時,有關負責人員和安全技術人員應在場指導。
36.危險化學品會通過皮膚、眼睛、肺部、食道等,引起表皮細胞組織發生破壞而造成灼傷,內部器官背灼傷時,嚴重的會引起炎癥甚至造成死亡,下列危險化學品特性中,會造成食道灼傷的是()
A.燃燒性
B.爆炸性
C.腐蝕性
D.刺激性
答案:C
解析:腐蝕性是指強酸、強堿等物質能對人體組織、金屬等物品造成損壞,接觸人的皮膚、眼睛或肺部、食道等時,會引起表皮組織壞死而造成灼傷。內部器官被灼傷后可引起炎癥,甚至會造成死亡。
37.消除或減少相關風險是實現機械安全的主要對策和措施,一般通過本質技術、安全防護措施、安全信息來實現。下列實現機械安全的對策和措施中屬于安全防護措施的是()
A.采用易熔塞、限壓閥
B.設置信號和警告裝置
C.采用安全可靠的電源
D.設置雙手操縱裝置
答案:D
解析:本質安全技術是指通過改變機器設計或工作特性,來消除危險或減小與危險相關的風險的保護措施。包括合理的結構型式、限制機械應以保證足夠的抗破壞能力、使用本質安全的工藝過程和動力源、控制系統的安全設計、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機械的可靠性設計、遵循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原則。易熔塞、安全閥屬于“限制機械應以保證足夠的抗破壞能力”,安全可靠的電源屬于“使用本質安全的工藝過程和動力源”。
安全防護措施是指從人的安全需要出發,采用特定技術手段,防止僅通過本質安全設計措施不足以減小或充分限制各種危險的安全措施,包括防護裝置、保護裝置及其他補充安全保護措施。雙手操縱裝置屬于“保護裝置”。
使用信息由文本、文字、標記、信號、符號或圖表等組成,以單獨或聯合使用的形式向使用者傳遞信息,用以指導使用者安全、合理、正確地使用機器,警示剩余風險和可能需要應對機械危險事件。信號和警告裝置屬于“使用信息”。
38.鍋爐定期檢驗是指在鍋爐設計使用期限內,每間隔- -定時間對鍋爐承壓部件和安全裝置進行檢驗,可分為內部檢驗、外部檢驗和水(耐)壓試驗,下列對某鍋爐進行現場水壓試驗的過程和結果中,不符合《鍋爐定期檢驗規則》( TSG G7002 )的是()
A.升壓至工作壓力,升壓速率為0.1MPa/min
B.環境溫度10℃ ,未采取防凍措施
C.試驗壓力下,保壓時間10min,壓降為0
D.受壓部件為奧氏體材料,水中氯離子濃度為25mg/L
答案:C
解析:對于奧氏體材料受壓部位,水中的氯離子的濃度不得超過25mg/L,如果不能滿足要求時,試驗后應當立即將水漬去除干凈。鍋爐水壓試驗時對試驗環境進行確認,周圍的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否則應當采取有效的防凍措施。在試驗壓力下保持20分鐘。水壓試驗時試驗壓力允許降壓應符合本規則表4-2的要求。
39.在人機工程中,機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只能通過特定的方式進行,機器在特定條件下比人更加可靠。下列機器特性中,不屬于機器可靠性特性的是()
A.不易出錯
B.固定不變
C.難做精細的調整
D.出錯則不易修正
答案:C
解析:機器在持續性、可靠性和適應性方面也有以下特點:可連續、穩定、長期地運轉,但是也需要適當地進行維修和保養;機器可進行單調的重復性作業而不會疲勞和厭煩;可靠性與成本有關,設計合理的機器對設定的作業有很高的可靠性,但對意外事件則無能為力;機器的特性固定不變,不易出錯,但是一旦出錯則不易修正。
難做精細的調整屬于機器的信息的交流與輸出特性。
40. 保護接地是將低壓用電設備金屬外殼直接接地,適用于IT和TT系統三相低壓配電網,關于IT和TT系統保護接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A.IT系統低壓配電網中,由于單相接地電流很大,只有通過保護接地才能把漏電設備對地電壓限制在安全范圍內
B.IT系統低壓配電網中,電氣設備金屬外殼直接接地,當電氣設備發生漏電時,造成該系統零點漂移,使中性線帶電
C.TT系統中應設自動切斷漏電故障的漏電保護裝置,所以裝有漏電保護裝置的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可以不接保護接地線
D.TT系統低壓配電網中,電氣設備金屬外殼直接接地,當電氣設備發生漏電時,造成控制電氣設備空氣開關跳閘
答案:B
解析:IT系統字母I表示配電網不接地或經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電氣設備外殼直接接地。應當指出,只有在不接地配電網中,由于單相接地電流較小,才有可能通過保護接地把漏電設備故障對地電壓限制在安全范圍之內。
TT系統第一個字母T表示的就是電源是直接接地的。由于故障電流不可能太大,一般的短路保護不起作用,不能及時切斷電源,使故障長時間延續下去。在TT系統中應裝設能自動切斷漏電故障的漏電保護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