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生產過程所涉及的介質品種繁多,分類方法也有多種。按物質狀態分類,有氣體、液體、液化氣體、單質和混合物等;按化學特性分類,則有可燃、易燃、惰性和助燃四種;按它們對人類毒害程度,又可分為極度危害(I)、高度危害(Ⅱ)、中度危害(Ⅲ)、輕度危害(Ⅳ)四級。
易燃介質:是指與空氣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等于20%的氣體,如一甲胺、乙烷、乙烯等。
毒性介質:《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以下簡稱《容規》)對介質毒性程度的劃分參照GB 5044《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分為四級。其最高容許濃度分別為:極度危害(I級)<0.1 mg/m3;高度危害(Ⅱ級)0. 1 ~<1.0 mg/m3;中度危害(Ⅲ級)1.0 ~<10 mg/m3;輕度危害(1V級)≥10 mg/m3。
25、壓力容器的分類
《容規》將壓力容器劃分為3類。
(1)第三類壓力容器:高壓容器;中壓容器(僅限毒性程度為極度和高度危害介質);中壓儲存容器(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且pV大于等于l0 MPa·m3);中壓反應容器(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且pV大于等于0. 5 MPa·m3);低壓容器(僅限毒性程度為極度和高度危害的介質,且pV大于等于0. 2 MPa·m3);高壓、中壓管殼式余熱鍋爐;中壓搪玻璃壓力容器;使用強度級別較高(指相應標準中抗拉強度規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 MPa)的材料制造的壓力容器;移動式壓力容器,包括鐵路罐車(介質為液化氣體、低溫液體)、罐式汽車液化氣體運輸(半掛)車、低溫液體運輸(半掛)車、永久氣體運輸(半掛)車和罐式集裝箱(介質為液化氣體、低溫液體)等;球形儲罐(容積大于等于50m3);低溫液體儲存容器(容積大于5m3)。
(2)第二類壓力容器:中壓容器;低壓容器(僅限毒性程度為極度和高度危害介質);低壓反應容器和低壓儲存容器(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為中度危害介質);低壓管殼式余熱鍋爐;低壓搪玻璃壓力容器。
(3)低壓容器為第一類壓力容器(第三類和第二類規定的除外)。
26、機械制造含高氯酸鹽引火線的每棟工房內不得超過2臺機組,制造硝酸鹽引火線的每棟工房內不得超過4臺機組,機組間應當用實墻隔離,每棟工房定員1人,其他工序(如機械造粒、混合、壓藥、筑藥等直接機械加工藥物工序)、的每棟工房內不得超過1臺機組;
27、時間防護即為盡量縮短人體與射線接觸的時間。如果到射線源的距離增大2倍,射線的強度會降低3/4。
28、氣密試驗又稱為致密性試驗或泄漏試驗,當介質毒性程度為極度、高度危害或設計上不允許有微量泄漏的壓力容器,必須進行氣密試驗。氣密性試驗應在液壓試驗合格后進行。對碳素鋼和低合金鋼制壓力容器,其試驗用氣體的溫度應不低于5C°
29、防止爐膛爆炸的措施是,點火前,開動引風機給爐膛通風5~10 min,沒有風機的可自然通風5~10 min,以清除爐膛及煙道中的可燃物質。氣、油爐、煤粉爐點燃時,應先送風,之后投入點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點火未成功需重新點燃火炬時,一定要在點火前給爐膛煙道重新通風,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進行點火操作
30、充氣過程中在瓶內氣體壓力達到充裝壓力的1/3以前,應逐只檢查氣瓶的瓶體溫度是否大體一致,瓶閥的密封是否良好;發現異常時應及時妥善處理。向氣瓶內充氣,速度不得大干8m3/h(標準狀態氣體)、且充裝時間不應少于30min
31、用充氣排管按瓶組充裝氣瓶時,在瓶組壓力達到充裝壓力的10%以后,禁止再插入空瓶進行充裝乙炔瓶的充裝宜分次進行,每次充裝后的靜置時間應不小于8 h,并應關閉瓶閥。
②乙炔瓶的充裝壓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大于2.5 MPa。
③應嚴格控制充裝速度,充灌時的氣體體積流量應小于0.015m3/(h·L)、。
④充氣過程中,應用冷卻水均勻地噴淋氣瓶,以防乙炔溫度過高,產生分解反應。
⑤隨時測試充氣氣瓶的瓶壁溫度,如瓶壁溫度超過40℃,應停止充裝,另行處理。
⑥充裝中,每小時至少檢查一次瓶閥出氣口、閥桿及易熔合金塞等部位有無泄漏;發現漏氣應立即妥善處理。
⑦因故中斷充裝的乙炔瓶需要繼續充裝時,必須保證充裝主管內乙炔氣壓力大于或者等于乙炔瓶內壓力時才可開啟瓶閥和支管切換閥。
32、充裝后的檢查
充裝后的氣瓶,先靜置24 h,使其壓力穩定,溫度均衡,不合格的氣瓶嚴禁出廠。
33、不得將氣瓶靠近熱源。安放氣瓶的地點周圍10 m范圍內,不應進行有明火或可能產生火花的工作。
b)、氣瓶在夏季使用時,應防止暴曬。
c)、瓶閥凍結時,應把氣瓶移到較溫暖的地方,用溫水解凍。嚴禁用溫度超過40℃的熱源對氣瓶加熱。
34、在用電梯安全定期監督檢驗周期為1年。
35、定期檢驗制度。在用起重機械安全定期監督檢驗周期為2年(電梯和載人升降機安全定期監督檢驗周期為1年)、
36、在鍋筒和潮濕的煙道內檢驗而用電燈照明時,照明電壓不應超過24 v;在比較干燥的煙道內,而且有妥善的安全措施,可采用不高于36 v的照明電壓。進入容器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 v或24 v的低壓防爆燈。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 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鍋爐、容器內嚴禁采用明火照明
37、暗適應的過渡時間較長,約需要30min才能完全適應。
明適應是指人從暗處進入亮處時,能夠看清視物的適應過程,這個過渡時間很短,約需1min,
38、 眼睛能承受的可見光的最大亮度值約為106cd/m2。
(考試大注冊安全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