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鐵路運輸安全技術
一、鐵路運輸安全基礎知識
?。ㄒ唬┸噭瞻踩R
1、行車工作的基本原則
行車工作必須堅持集中領導,統一指揮、逐級負責的原則。局間由鐵道部,區段內由本區段列車調度員。
2、行車基本閉塞法
行車基本閉塞法采用自動閉塞法和半自動閉塞法兩種。電話閉塞法,是當基本閉塞設備不能使用時,根據列車調度員的命令所采用的代用閉塞法。
3、列車的分類和等級
列車按運輸性質可分為旅客列車、混合列車、行包快運專列、軍用列車、貨物列車、路用列車。
4、編組列車的一般要求
列車應按編掛條件、車組、重量或長度編組。預留30m的附加制動距離。
5、調車作業的有關規定
車站的調車工作由車站值班員(調度員)統一領導,調車作業由調車長單一指揮。
6、車站接發列車的基本原則和程序
接發列車應在正線或到發線上辦理,并遵守以下原則:客運列車、掛有超限貨物車輛的列車,應接入固定線路;特快旅客列車應在正線通過,其他列車原則上應在正線通過。
(二)機務安全知識
電力機車須裝設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其中客運機車還應加裝軸溫報警裝置。
機車三項設備:機車信號、列車無線調度電話、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
?。ㄈ┕瞻踩R
1、鐵路線路類別。分為:正線、站線、段管線、岔線及特別用途線。
2、線路標準軌距及曲線線路加寬、超高限度
軌距是鋼軌頭部踏面下16mm范圍內兩股鋼軌工作邊之間的最小距離。直線軌距標準為1435mm;曲線線路軌距加寬限度:300m≤半徑<350m,加寬5mm;半徑<300m,加寬15mm。曲線地段外軌最大超高,客貨共線的雙線地段不得超過150mm,單線地段不得超過125mm。
3、機車最高、最寬的限度。至鋼軌頂面,最高不超過4800mm;最寬不得超過3400mm
4、鐵路間距的基本規定
線間最小距離的基本規定為:線路允許速度不超過140km/h的區段,區間雙線為4000m,站內正線、到發線和與其相鄰線間為5000mm;線路允許速度140km/h-160km/h的區段,區間線間距4200mm,站內正線與到發線間為5000mm,牽出線與相鄰線為6500mm。
(四)電務安全知識
1、信號機的基本類型。按類型分為色燈信號機、臂板信號機和機車信號機。
2、聯鎖設備的基本類型。分為集中聯鎖和非集中聯鎖。
3、信號機的顯示距離規定
進站、通過、遮斷信號機,不得少于1000m;高柱出站、高柱進路信號機,不得少于800m;預告、駝峰、駝峰輔助信號機,不得少于400m;調車、矮型出站、矮型進路、復視信號機不得少于200m。
4、集中聯鎖設備應保證的基本條件
應保證:當進路建立后,該進路上的道岔不可能轉換;當道岔區段有車占用時,該區段的道岔不可能轉換;列車進路向占用線路上開通時,有關信號機不可能開放。
?。ㄎ澹┸囕v安全知識
1、車輛的基本類型。分為客車、火車及特殊用途車(如試驗車、發電車、軌道檢查車、檢衡車、除雪車)。
3、車輛輪對基本限度。車輛輪對內側距離為1353±3mm;車輪厚度,客車≥25mm,火車≥23mm;車輪輪緣厚度≥23mm車輪輪緣垂直磨耗高度≤15mm;車輪踏面圓周磨耗深度≤8mm。
4、列車自動制動車輛。試驗主要包括:全部試驗、簡略試驗,持續一段時間的全部試驗。
5、列車中關門車的限制規定
編入貨物列車的關門車數不得超過現車總輛數的6%,超過時,要計算每百噸列車質量換算閘瓦壓力,不得超過280kN。關門車不得掛于機車后部3輛車之內,在列車中。連續連掛不得超過2輛,旅客列車中不得編掛關門車。
6、在干線上,應設紅外線軸溫探測網,軸溫探測站的間距一般為30km。
?。恳╇姲踩R
1、接觸網工作電壓為27.5kV,短時最高為29kV;最低為20kV,非正常情況下,不得低于19kV。
2、接觸網導線最大弛度
接觸網接觸線最大弛度距鋼軌頂面的高度不超過6500mm;在區間和中間站,不少于5700;編組站和區段站,不少于6200mm;客運專線為5300-5500mm。
3、接觸網帶電部分與固定接地物的距離不少于300mm,距機車車輛或裝載貨物的距離不燒魚350mm;跨越電氣化鐵路的各種建筑物與帶電部分最小距離不少于500mm。人員及所帶工具距之不得少于2000mm。
二、鐵路運輸安全影響因素
包括人員和設備兩類。影響運輸安全的鐵路運輸設備包括運輸基礎設備和運輸安全技術設備兩類。
運輸安全技術設備包括安全監控設備、檢測設備、自然災害預報與防治設備、事故救援設備等。
三、鐵路運輸安全技術
包括鐵路運輸安全設計技術、鐵路運輸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鐵路運輸安全救援技術3大類。
?。ㄒ唬╄F路運輸安全設計技術
通過鐵路運輸安全設計來消除和控制各種危險,是最佳手段。常用的設計技術方法有強化運輸設備的安全性、隔離、閉鎖等。
?。ǘ╄F路運輸安全監控和檢測技術
1、鐵路列車檢測。常見技術有軌道電路、查詢應答器、衛星系統及車上檢測感知器等。
3、鐵路車輛探測系統。有軸箱發熱探測器、熱輪探測器、脫軌/拖掛設備檢測器、臨限界檢查器等。
?。ㄈ╄F路運輸事故救援技術。分為事故調查處理和救護救援兩部分。
1、事故調查處理
1)行車事故。分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險性事故和一般事故5類。<前已有>
2)事故報告程序。區間發生事故,由運轉車長立即報告鐵路局列車調度員;如不能,則報告最近車站值班員,轉報鐵路列車調度員。在站內或段管線內發生事故時,由站、段長直接報告鐵路局調度員。
4)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和無責任。重大事故和大事故有鐵路局調查判定,前者包鐵道部審批,后者報鐵道部備案;險性和一般事故有事故單位調查判定。
6)發生重大、大事故的基層單位,應于事故發生后7日內向鐵路局提出事故報告,鐵路局接到報告后7日內報送鐵道部。險性事故發生后由主要責任單位在事故發生后3日內,向鐵路局提出事故處理報告,于7日內公布處理結果。
2、事故救援救護
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則:以最短的時間修復機車車輛,修復線路,保證鐵路正線、車站咽喉道岔的迅速開通。
行車事故救援實行單一指揮,以救援列車主任或隊長指揮;事故起復一處,線路信號立即修復一處。
對機車車輛的復舊,以開通線路為前提,應先行清出線路,搶通線路,隨后組織復舊。
救援列車應編組成出動時不需改編的完整車列并配備一定的人員、器材,經常保持完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