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的隱患。
2.B【解析】依據海因里希法則,在機械事故中,傷亡、輕傷、不安全行為的比例為1:29:300,也就是發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題目中為6600起,輕傷事故為580起。
3.B【解析】題干中提到的是由于選礦廠振動篩分析產生的振動從而造成的危害,所以最直接的措施是減少振動時間來達到減少傷害。
4.B【解析】能級原則是現代管理認為,單位和個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順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級,就像原子中電子的能級一樣。在管理系統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級,根據單位和個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發揮不同能級的能量,保證結構的穩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5.B【解析】根據題干的內容很容易推斷出是在安全工作中,安全監督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職責。
6.C
7.B【解析】海因里希將事故因果連鎖過程概括為以下五個因素:遺傳及社會環境,人的缺點,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事故,傷害。
8.A【解析】2014年全國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萬里行活動的主題為“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
9.B【解析】事前的監督管理是有關安全生產許可事項的審批,包括安全生產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資格證、安全管理人員安全資格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等。
10.C【解析】事中的監督管理重點在作業場所的監督檢查,主要方式包括行為監察和技術監察。技術監察多從設備的本質安全入手。
11.D【解析】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方式主要有行政許可制度,監督檢查制度和事故應對和調查處理。行政許可制度是對特種設備實施市場準入制度和設備準用制度。市場準入制度主要是對從事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修理、維護保養、改造的單位實施資格許可,并對部分產品出廠實施安全性能監督檢驗。監督檢查的目的是預防事故的發生,其實現手段:一是通過檢驗發現特種設備在設計、制造、安裝、維修、改造中的影響產品安全性能的質量問題;二是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用行政執法的手段糾正違法違規行為;三是通過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和法規意識;四是發揮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作用,加大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五是加強日常工作的監察。
12.D
13.A【解析】安全預評價是在項目建設前,根據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分析和預測該建設項目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和建議,用以指導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
14.B
15.B【解析】安全現狀評價是針對生產經營活動、工業園區的事故風險、安全管理等情況,辨識與分析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審查確定其與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要求的符合性,預測發生事故或造成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做出安全現狀評價結論的活動。
16.C【解析】起重傷害指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吊具、吊重)、物體打擊等。
17.B【解析】總平面布置是從功能分區、防火間距和安全間距、風向、建筑物朝向、危險有害物質設施、動力設施(氧氣站、乙炔氣站、壓縮空氣站、鍋爐房、液化石油氣站等)、道路、儲運設施等方面進行分析、識別。
18.A【解析】下水道和化糞池常存積有硫化氫。
19.A【解析】可能產生一般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應當進行可行性階段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驗收時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20.B【解析】風險可以表征為事故發生的頻率和事故的后果的乘積。
21.B【解析】故障樹分析法能對各種系統的危險性進行識別評價,既適用于定性分析,又能進行定量分析,具有簡明、形象化的特點,體現了以系統工程方法研究安全問題的系統性、準確性和預測性。
22.C【解析】故障假設分析方法是一種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的創造性分析方法。
23.C【解析】按照安全評價的邏輯推理過程,安全評價方法可分為歸納推理評價法和演繹推理評價法。
24.D【解析】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檢驗有效期滿1個月前向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申報定期檢驗。
25.D【解析】A、B、C項都是機械設備危險有害因素辨識,D項屬于電氣設備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對機械設備可從運動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條件、檢修作業、誤運轉和誤操作等方面進行識別。
26.B【解析】各種工業生產過程中物理參數監測的數據變化,直接反映了危險性的大小和預警級別,屬于時序性預警。
27.A【解析】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
28.D【解析】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原則上,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29.B【解析】評價對象實現安全運行的技術性指導文件是安全評價報告。
30.C【解析】安全預評價是以擬建建設項目作為研究對象來進行安全評價的。
31.B【解析】風險控制是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安全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風險值是否達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則須進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險水平。
32.A【解析】按照安全評價的邏輯推理過程,安全評價方法可分為歸納推理評價法和演繹推理評價法。
33.A【解析】根據《職業病報告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監督機構應于每季度后的20日內,將本地區上季度的《職業病季報表》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所。
34.A【解析】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將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注意事項置于易于為乘客注意的顯著位置。
35.C
36.B
37.D
38.A【解析】桌面演練是一種圓桌討論或演習活動;其目的是使各級應急部門、組織和個人在較輕松的而環境下,明確和熟悉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協調配合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9.A
40.B
41.B【解析】綜合預案相當于總體預案,從總體上闡述預案的應急方針、政策、應急組織結構及相應的職責、應急行動的總體思路等。
42.A【解析】預先危險分析方法是一項實現系統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工作,目的是識別系統中的潛在危險,確定危險等級,防止危險發展成事故。
43.C【解析】歸納推理評價法是從事故原因推論結果的評價方法,即從最基本的危險、有害因素開始,逐漸分析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因素,最終分析到可能的事故。
44.A【解析】白內障是長期接觸紅外輻射而引起的常見職業病。
45.D【解析】預警信息管理系統以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專用于預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監測外部環境與內部管理的信息。
46.B【解析】‘‘三違”現象是指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
47.C【解析】縱橫軸的比例一般為5:7。
48.A【解析】安全技術措施指以防止工傷事故和減少事故損失為目的一切技術措施。
49.B【解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是抑制突發事件,減少事故對工人、居民和環境的危害。
50.A【解析】從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到各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實行垂直管理,人、財、物全部歸中央負責。
51.B【解析】運行機制是全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保障。
52.A【解析】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資料總體特征的是描述統計法。
53.A
54.B【解析】預先危險分析方法是一種定性的安全評價方法。
55.A
56.B【解析】較大事故由事故發生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調查。
57.B【解析】計數資料的特點:沒有度量衡單位,通過枚舉或記數得來,多為間斷性資料。
58.A【解析】統計學中的許多結論是帶有概率性質的,通常一個事件的發生小于5%,就叫小概率事件。
59.C【解析】監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有權威性、強制性和普遍約束性。
60.D【解析】Ⅰ級預警用紅色表示;Ⅱ級預警用橙色表示;Ⅲ級預警用黃色表示;Ⅳ級預警用藍色表示。
61.D【解析】2005年7月22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1號令發布的《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中將勞動防護用品分為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和一般勞動防護用品兩大類。
62.B【解析】根據安全評價程序,在辨識和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基礎上,劃分評價單元。
63.D【解析】預警評價指標的預見性是指預警指標應選定能反映現狀和預示未來的指標。
64.A【解析】鑒于事故的不確定性和突發性,預警機制必須以有效率為重要原則。
65.B【解析】條圖又稱直條圖,用于比較分類資料各類別數值的大小。
66.B【解析】故障假設分析方法是一種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的創造性分析方法。
67.B【解析】激勵原則是在運用人本原理的原則中,以科學的手段,激發人的內在潛力,使其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68.C【解析】預警的引導性原則是指預警的基本功能根據事故征兆,預測事故的發生和發出警示,不能說考慮到可能引起社會動蕩就隱匿有關信息。預警正是在某種災害、突發公共事件降臨之前,提醒或引導人們應該怎么做或應該采取什么態度去應付和處理。
69.D【解析】計量資料是通過量衡的方法,測量每一個觀察單位的某項研究指標的量的大小,得到的一系列數據資料。
70.D【解析】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從業人員數×103。
二、多項選擇題
71.BD
72.AC【解析】B選項應該是執行變更管理制度,D選項應該是對變更過程中所產生的隱患進行分析和控制。
73.ADE【解析】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包括安全承諾、行為規范與程序、安全行為激勵、安全信息傳播與溝通、自主學習與改進、安全事務參與、審核與評估。BC選項不屬于其中的內容。
74.ABCE【解析】對非礦山企業,目前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強制性檢查的項目有: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高壓醫用氧艙、起重機、電梯、自動扶梯、施工升降機、簡易升降機、防爆電器、廠內機動車輛、客運索道、游藝機及游樂設施等;作業場所的粉塵、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和有毒物質的濃度等。
75.BCD
76.ABCD【解析】界定法定職業病的4個基本條件是:(1)在職業活動中產生;(2)接觸職業危害因素;(3)列入國家職業病范圍;(4)與勞動用工行為相聯系。
77.BCDE
78.CDE
79.AB
80.ACDE【解析】B選項屬于絕對指標。
81.AD【解析】運用強制原理的原則包括安全第一原則和監督原則。
82.ABC
83.BD
84.BD
85.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