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勞動過程中的管理
(一)材料和設備管理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優先采用有利于職業病防治和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不生產、經營、進口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和材料;生產經營單位原材料供應商的活動也必須符合安全健康要求;不采用有危害的技術、工藝和材料,不隱瞞其危害;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有中文說明書;在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化學品,要有中文說明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要有中文說明書;不將職業危害的作業轉嫁給不具備職業病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接受不具備防護條件的有職業危害的作業;有毒物品的包裝有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
(二)作業場所管理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生產布局合理;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設置報警裝置;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置現場急救用品;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配置沖洗設備;對于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應設應急撤離通道;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設必要的泄險區;放射作業場所應設報警裝置;放射性同位素的運輸、儲存應配置報警裝置;一般有毒作業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場所設紅色區域警示線;高毒作業應設淋浴間;高毒作業應設更衣室;高毒作業應設物品存放專用間;還應為女工設沖洗間。
(三)作業環境管理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設專人負責職業危害因素日常檢測;按規定定期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進行檢測與評價;檢測、評價的結果存人生產經營單位的職業衛生檔案。
(四)防護設備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臺賬齊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配備齊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有效;有個人職業危害防護用品計劃,并組織實現;按標準配備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有個人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發放登記記錄;及時維護、定期檢測職業危害防護設備、應急救援設施和個人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五)履行告知義務
其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在醒目位置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簽訂勞動合同,并在合同中載明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載明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在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規程,公布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公布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和評價的結果,告知勞動者職業病健康體檢結果;對于患職業病或職業禁忌癥的勞動者,企業應告知本人。
(六)職業健康監護
職業健康監護是職業危害防治的一項主要內容。通過健康監護不僅起到保護員工健康、提高員工健康素質的作用,而且也便于早期發現疑似職業病病人,使其早期得到治療。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的開展,必須有專職人員負責,并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勞動者的職業史、職業危害接觸史、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和職業病診療等有關個人健康資料。
職業健康監護的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按職業衛生有關法規標準的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體檢;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體檢;按規定組織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人員進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禁止有職業禁忌癥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職業活動;調離并妥善安置有職業健康損害的作業人員;未進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不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符合要求,并妥善保管;無償為勞動者提供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
《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 188—2007)對接觸各種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職業健康體檢周期與體檢項目給出了具體規定。例如,該標準關于接觸粉塵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規定如下:
1.接觸矽塵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要求
接觸矽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1)職業健康檢查內容
1)癥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癥狀。
2)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3)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①必檢項目:后前位x射線高千伏胸片、心電圖、肺功能。
②選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血清ALT。
(2)在崗期間健康檢查周期
1)勞動者接觸二氧化硅粉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2年1次;勞動者接觸二氧化硅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1年1次。
2)x射線胸片表現為0+作業人員醫學觀察時間為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矽肺患者,應按一般接觸人群進行檢查。
3)矽肺患者每年檢查1次。
2.接觸煤塵(包括煤矽塵)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要求
接觸煤塵(包括煤矽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1)職業健康檢查內容
1)癥狀詢問:重點詢問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史、吸煙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難、氣短等癥狀。
2)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
3)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①必檢項目:心電圖、后前位x射線高千伏胸片、肺功能。
②選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血清ALT。
(2)在崗期間健康檢查周期
1)勞動者接觸煤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3年1次;勞動者接觸煤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2年1次:
2)x射線胸片表現為0+作業人員醫學觀察時間為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煤工塵肺患者,應按一般接觸人群進行檢查。
3)煤工塵肺患者每1~2年檢查1次。
3.接觸其他粉塵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體檢要求
其他粉塵指除矽塵、煤塵和石棉粉塵以外按現行國家職業病目錄中可以引起塵肺病的其他礦物性粉塵,包括:炭黑粉塵、石墨粉塵、滑石粉塵、云母粉塵、水泥粉塵、鑄造粉塵、陶瓷粉塵、鋁塵(鋁、鋁礬土、氧化鋁)、電焊煙塵等粉塵。接觸其他粉塵作業人員在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前均應進行職業健康體檢。
(1)職業健康檢查內容
1)癥狀詢問:重點詢問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也可有喘息、咯血等癥狀。
2)體格檢查:內科常規檢查,重點是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3)實驗室和其他檢查。
①必檢項目:后前位x射線高千伏胸片、心電圖、肺功能。
②選檢項目:血常規、尿常規、血清ALT。
(2)在崗期間健康檢查周期
1)勞動者接觸粉塵濃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每4年1次,勞動者接觸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每2~3年1次。
2)x射線胸片表現為0+的作業人員醫學觀察時間為每年1次,連續觀察5年,若5年內不能確診為塵肺患者,應按一般接觸人群進行檢查。
3)塵肺患者每1~2年進行1次醫學檢查。
(七)職業衛生培訓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應接受職業衛生培訓;對上崗前的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定期對勞動者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衛生培訓。
(八)職業危害事故的應急救援、報告與處理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建立健全職業危害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設施應完好;定期進行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對遭受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及時組織救治,并承擔所需費用。
四、職業病診斷與病人保障
主要管理工作內容包括:及時向衛生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報告職業病發病情況;及時向衛生部門報告疑似職業病患者;向所在地勞動保障部門報告職業病患者;積極安排勞動者進行職業病診斷和鑒定;安排疑似職業病患者進行職業病診斷;安排職業病患者進行治療,定期檢查與康復;調離并妥善安置職業病患者;如實向職工提供職業病診斷證明及鑒定所需要的資料等。
小結:本講要求重點掌握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的基本要求與內容,職業衛生前期預防與勞動過程中的管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