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各級領導人員安全管理知識培訓、新員工三級教育培訓、轉崗培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使用培訓;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培訓;應急培訓等內容。還應明確各項培訓的對象、內容、時間及考核標準等。
(2)勞動防護用品發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的種類、適用范圍、領取程序、使用前檢查標準;用品壽命周期等內容。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工器具的種類、使用前檢查標準、定期檢驗、用品壽命周期等內容。
(4)特種作業及特殊作業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特種作業的崗位、人員,作業的一般安全措施要求等。特殊作業是指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應包括作業的組織程序,保障安全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的制定及執行等內容。
(5)崗位安全規范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除特種作業崗位外,其他作業崗位保障人身安全、健康,預防火災、爆炸等事故的一般安全要求。
(6)職業健康檢查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職業禁忌的崗位名稱、職業禁忌癥,定期健康檢查的內容、標準等,女工保護,以及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要求的相關內容等。
(7)現場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應包括:現場作業的組織管理制度,如工作聯系單、工作票、操作票制度,以及作業的風險分析與控制制度、反違章管理制度等內容。
(1)三同時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三同時”的組織、執行程序;上報、備案的執行程序等。
(2)定期巡視檢查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所有設備、設施的種類、名稱、數量,以及日常檢查的責任人員,檢查的周期、標準、線路,發現問題的處置等內容。
(3)定期維護檢修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所有設備、設施的維護周期、維護范圍、維護標準等內容。
(4)定期檢測、檢驗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須進行定期檢測的設備種類、名稱、數量;有權進行檢測的部門或人員;檢測的標準及檢測結果管理;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的取得和管理等內容。
(5)安全操作規程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涉及的電氣、起重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內部機動車輛、建筑施工維護、機加工等對人身安全健康、生產工藝流程及周圍環境有較大影響的設備、裝置的安全操作規程。
環境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標志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現場安全標志的種類、名稱、數量;安全標志的定期檢查、維護等內容。
(2)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場所的通道、照明、通風等管理標準;以及人員緊急疏散方向、標志的管理等內容。
(3)工業衛生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塵、毒、噪聲、輻射等涉及職業健康因素的種類、場所;定期檢查、檢驗及控制等管理內容。
當然,生產經營單位的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生產過程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各不相同,這里所指的安全規章制度是原則性和指導性的,其中每個制度又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制度制定。但是,只要每個制度能夠做到目的明確、流程清晰、責任明確、標準明確,就能夠用于規范管理或作業行為,就是一個好的安全規章制度。每個生產經營單位,都應認真策劃,建立起嚴密、完整、有效的安全規章制度體系,并按照體系的運行管理生產、經營過程的安全工作,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就有了基本保障。
相關推薦:
2011年《安全生產管理知識》選擇題專項練習
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內部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