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全規章制度建設的原則
主要負責人負責的原則。
安全第一的原則。
系統性原則。
規范化和標準化原則。
(三)安全規章制度的編制和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應每年編制安全規章制度制定、修訂的工作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規章制度的名稱,編制目的,主要內容,責任部門,進度安排等,確保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規章制度建設和管理的有序進行。
安全規章制度的制定一般包括起草、會簽、審核、簽發、發布五個流程。安全規章制度發布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對安全操作規程類安全規章制度,還應對相關人員進行考試,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作業。安全規章制度日常管理的重點是在執行過程中的報考檢查,確保得到貫徹落實。
?。?)起草。根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由負有安全生產管理職能的部門負責起草。安全規章制度在起草前,應首先收集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國家行業標準、生產經營單位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有關法規、標準等,作為制度起草的依據,同時結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起草。涉及安全技術標準、安全操作規程等的起草工作,還應查閱設備制造廠的說明書等。
安全規章制度起草要做到目的明確,文字表達條理清楚、結構嚴謹、用詞準確、文字簡明、標點符號正確。
技術規程規范、安全操作規程的編制應按照企業標準的格式進行起草。其他規章制度格式可根據內容多少分章(節)、條、款、項、目結構表達,內容單一的也可直接以條的方式表達。規章制度中的序號可用中文數字和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規章制度的草案應對起草目的、適用范圍、主管部門、具體規范、解釋部門和施行日期等做出明確的規定。
新的規章制度代替原有規章制度應在草案中寫明白本規章制度生效后原規定廢止的內容。
?。?)會簽。責任部門起草的規章制度草案,應在送交相關領導簽發前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意見不一致時,一般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安全的負責人主持會議,取得一致意見。
?。?)審核。安全規章制度在簽發前,應進行審核。一是由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法律事務的部門,對規章制度與相關法律法規的符合性及與生產經營單位現行規章制度一致性進行審查;二是提交生產經營單位的職工代表大會或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進行討論,對各方面工作的協調性、各方利益的統籌性進行審查。
?。?)簽發。技術規程規范、安全操作規程等一般技術性安全規章制度由生產經營單位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簽發,涉及全局性的綜合管理類安全規章制度應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發。
簽發后要進行編號,注明生效時間,以“自發布之日起執行”或“現予發布,自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
(5)發布。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規章制度,應采用固定的發布方式,如通過紅頭文件形式、在生產經營單位內部辦公網絡發布等。發布的范圍應覆蓋與制度相關的部門及人員。
?。?)培訓和考試。新頒布的安全規章制度應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對安全操作規程類制度,還應組織進行考試。
?。?)修訂。生產經營單位應每年對安全規章制度進行一次修訂,并公布現行有效的安全規章制度清單。對安全操作規程類安全規章制度,除每年進行一次修訂外,3至5年應組織進行一次全面修訂,并重新印刷。
?。ㄋ模┌踩?FONT color=#83006f>規章制度體系的建立
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的安全規章制度體系建設標準。在長期的安全生產實踐過程中,生產經營單位按照自身的習慣和傳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安全規章制度體系。按照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規章制度體系,一般由綜合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設備設施安全管理、環境安全管理四類組成;按照標準化體系建立的安全規章制度體系,一般把安全規章制度分為安全技術標準,安全管理標準和安全工作標準;按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建立的安全規章制度體系,一般分為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三大類。
為便于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安全規章制度體系,下面以安全系統工程原理,按照《安全生產法》的基本要求,對一般性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規章制度體系的建立進行說明,安全生產高危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還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等進行補充和完善。
1.綜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安全生產管理目標、指標和總體原則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具體目標、指標,明確安全生產的管理原則、責任,明確安全生產管理的體制、機制、組織機構,安全生產風險防范、控制的主要措施,日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重點工作等內容。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管理人員及各生產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權利和義務等內容。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定期安全分析會議,定期安全學習制度,定期安全活動,定期安全檢查等內容。
(4)承包與發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承包與發包工程的條件、相關資質審查、各方的安全責任、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施工安全的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現場的安全檢查與協調等內容。
(5)安全措施和費用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安全措施的日常維護、管理;明確安全生產費用保障;根據國家、行業新的安全生產管理要求或季節特點以及生產、經營情況等發生變化后,生產經營單位臨時采取的安全措施及費用來源等。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應包括: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相應的應急預案管理;上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內容及管理。
?。?)危險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危險物品名稱、種類、危險性;使用和管理的程序、手續;安全操作注意事項;存放的條件及日常監督檢查;針對各類危險物品的性質,在相應的區域設置人員緊急救護、處置的設施等。
?。?)隱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應包括:應排查的設備、設施、、場所的名稱,排查周期、人員、排查標準;發現問題的處置程序、跟蹤管理等內容。
(9)事故調查報告處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內部事故標準,報告程序、現場應急處置、現場保護、資料收集、相關當事人調查、技術分析、調查報告編制等;還應包括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事故的流程、內容等。
(10)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的原則、組織機構、日常管理、現場應急處置原則、程序;消防設施、器材的配置、維護保養、定期試驗;定期防火檢查、防火演練等內容。
?。?1)應急管理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管理部門,預案的制定、發布、演練、修訂和培訓等;明確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預案等內容。
?。?2)安全獎懲制度
應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獎懲的原則;獎勵或處分的種類、額度等內容。來源:www.examda.com
相關推薦:
2011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管理知識精講1
2011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管理知識精講2
2011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管理知識精講3
2011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管理知識精講4
2011年安全工程師考試管理知識精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