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8時,B工程公司職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煉油廠污水處理車間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兩人未到C煉油廠辦理任何作業手續就來到現場開始作業,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內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繩索向上提,清理過程中甲發現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塊并有氣體冒出,隨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長鋼管搗爛水泥塊。11時左右,當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庭時,突然倒地。乙發現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業的B工程公司職工丙等迅速趕到現場,丙在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下井救人,剛進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聲呼救,C煉油廠專業救援人員聞訊趕到現場,下井將甲、丙救出,甲、丙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調查人員對污水井內氣體進行了檢測,測得氧氣濃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氫含量850mg/m2。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16分,每題2分,1-3題為單選題,4-8題為多選題);
1.該起事故的性質應認定為( )。
A.責任事故
B.意外事故
C.中毒窒息事故
D.突發事件
E.人身傷害事故
2.進入C煉油廠污水井內清污作業需辦理( )。
A.動火作業許可證
B.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C.管道作業許可證
D.危險化學品作業許可證
E.動土作業許可證
3.該起事故的責任單位是( )。
A.B工程公司
B.C煉油廠
C.C煉油廠污水處理車間
D.甲所在的班組
E.B工程公司和C煉油廠
4.該起事故中導致丙死亡的原因包括( )。
A.盲目施救
B.窒息
C.中毒
D.防護缺失
E.意外墜落
5.進入C煉油廠污水井內清污作業時,應佩戴的勞動防護用品包括( )。
A.安全帽
B.空氣呼吸器
C.導電鞋
D.耳塞
E.防護手套
6.該起事故的間接原因包括( )。
A.作業人員教育培訓不夠
B.作業人員使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陷
C.救援行為不當
D.作業人員沒有佩戴勞動防護用品
E.作業人員違章作業
7.進入C煉油廠污水井內作業前需進行氣體檢測,通常檢測的氣體應包括( )。
A.可燃氣體
B.有毒氣體
C.氧氣
D.氫氣
E.二氧化碳
8.在C煉油廠污水井內作業可能發生的事故包括( )。
A.火災
B.其他爆炸
C.淹溺
D.中毒窒息
E.機械傷害
D煤礦采用井工開采方式,設計生產能力450萬噸/年,服務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開始建設,該煤礦基建工程分別由兩家施工企業承擔,井下有5個基建工作面,礦井開采的煤層上部巖層中有2個含水層,開采煤層周邊有采空區和廢棄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區充水。
2010年4月25日13時,當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業時,發現巷道局部有"冒汗"、滲水等透水現象,班長甲立即向調度室報告,但當班調度員乙接報后未采取任何處置措施,15時10分,第3基建工作面發生重大透水事故,事發時,井下有作業人員185人,緊急升井101人,經3天奮力救緩,59人獲救,事故導致21人死亡,4人失綜。
事故發生后,D煤礦深感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礦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編制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內容包括:應急處置基本原則,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預防與預警,應急處置、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逃生路線,標識和圖紙以及相關文件附在預案之后,專項應急預案經企業內部評審后印發,并報當地縣人民政府備案,之后,D煤礦組織開展了透水事故專項應急救緩演練。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說明D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應急預案應補充的內容。
2.指出D煤礦專項應急預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說明調度員乙在接到甲報告后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4.針對透水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編制全面演練方案。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