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
內容 |
安全生產檢查的方法 |
常規檢查,安全檢查表法,儀器檢查及數據分析法 |
危險、有害 因素辨識方法 |
直觀經驗分析方法(對照、經驗法、類比方法),系統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樹、事故樹) |
常用的安全評價方法 |
安全檢查表方法,危險指數方法,預先危險分析方法,故障假設分析方法,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故障樹分析,事件樹分析,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定量風險評價方法 |
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 價與控制效果評價 的主要方法 |
檢查表法,類比法,定量法 |
事故預警方法 |
根據對評價指標的內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預警方法有指標預警、因素預警、綜合預 警三種形式,但在實際預警過程中往往出現第四種形式,即誤警與漏警 |
事故統計指標計算方法 |
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數/從業人員數)×103 千人重傷率=(重傷人數/從業人員數)×103 百萬工時死亡率=(死亡人數/實際總工時)×106 百萬噸死亡率=(死亡人數/實際產量)×106 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數/事故總起數)×100% 特大事故率=(特大事故起數/事故總起數)×100% 百萬人火災發生率=(火災發生次數/地區總人口)×106 百萬人火災死亡率=(火災造成的死亡人數/地區總人口)×106 萬車死亡率=(機動車造成的死亡人數/機動車數)×104 十萬人死亡率=(死亡人數/地區總人口)×105 億客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數/(運營乘客人數×運營公里總數)]×108 千艘船事故率=(一般以上事故船舶總艘數/本省(本單位)船舶總艘數)×103 百萬機車總走行公里死亡率=(死亡人數/機車總走行公里)×106 重大事故萬時率=(重大事故次數/飛行總小時)×104 億元國內生產總值(GDP)死亡率=[死亡人數/國內生產總值(元)]×108 |
傷亡事故統計分析方法 |
事故統計分析方法是以研究傷亡事故統計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傷亡事故統計有描述統計法和推理統計法兩種 |
傷亡事故經濟 損失計算方法 |
直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 人身傷亡后所支出的費用:醫療費用(含護理費用);喪葬及撫恤費用;補助及救濟費用;歇工工資 善后處理費用:處理事故的事務性費用;現場搶救費用;清理現場費用;事故罰款和賠償費用 財產損失價值: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流動資產損失價值間接經濟損失的統計范圍:停產、減產損失價值;工作損失價值;資源損失價值;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補充新職工的培訓費用;其他損失費用 經濟損失計算:E=Ed+Ei 式中E——經濟損失(萬元) Ed——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Ei——間接經濟損失(萬元) 工作損失價值計算:VW=DLM/(SD) 式中VW——工作損失價值(萬元) DL——一起事故的總損失工作日數(日),死亡一名職工按6000個工作日計算,受傷職工視傷害情況按《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的附表確定 M——企業上年稅利(稅金加利潤)(萬元) S——企業上年平均職工人數(人) D——企業上年法定工作日數(日) 固定資產損失價值按下列情況計算:報廢的固定資產,以固定資產凈值減去殘值計算;損壞的固定資產,以修復費用計算 流動資產損失價值按下列情況計算: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均按賬面值減去殘值計算;成品、半成品、在制品等均以企業實際成本減去殘值計算 事故已處理結案而未能結算的醫療費、歇工工資等,采用測算方法計算 對分期支付的撫恤、補助等費用,按審定支出的費用,從開始支付日期累計到停發日期停產、減產損失,按事故發生之日起到恢復正常生產水平時止,計算其損失價值 |
有害氣體凈化方法 |
大致分為洗滌法、吸附法、袋濾法、靜電法、燃燒法和高空排放法 |